新闻观察:中国与东盟经济融合将强化政治互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新闻观察:中国与东盟经济融合将强化政治互信
2010年01月07日 1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月7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庆祝仪式在南宁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宣布仪式开始,与会嘉宾用金钥匙共同开启自贸区合作大门。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东盟副秘书长孙达姆、老挝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二OO七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等数百位嘉宾出席庆祝仪式。 中新社发 蒋雪林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南宁一月七日电 题:中国与东盟经济融合将强化政治互信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二0一0年一月七日,对于十三亿中国人和六亿东盟国家的民众来说,将是一个被写入双边交往史的日子——这一天,东盟和中国在广西南宁市共同举办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仪式。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启动引起了世界高度关注。这个占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自贸区的今后走向,成为了当下国际经贸界的热门话题。有关专家认为,随着东盟和中国之间经济领域的迅速融合,将加速双边的政治互信。

  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中方专家组成员,张蕴岭教授毫不怀疑自贸区即将给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所带来的极大推动作用。他用一组数字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二00二年,双边的贸易额只有五百四十七亿美元。而仅仅过了六年,双边的贸易额迅速增加到二千三百多亿美元,是签署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框架文件时的四倍多,中国已经成为多数东盟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自贸区协议全面落实后,双方的经济在商品、服务、投资开放的环境下,将进行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经济分工和经济互补,从而使双边的经济产生更大范围的融合。”张蕴岭教授说,尽管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后,将面临不少挑战,如东盟国家担心中国庞大的产品出口,会危及到本国的产业发展,但中国和东盟,定会以最大的智慧,来克服这些挑战,从而使双边的政治互信进一步加深。

  “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如此庞大的自贸区没有先例,要完成谈判并不容易。”张蕴岭说道。

  从二000年提出构想,到二00九年完成谈判,中国和东盟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之所以能如期完成谈判,张蕴岭认为,是双边采取了非常务实的原则。比如“早期收获”及市场开放时间区别对待原则。“早期收获”这个概念已经被用于WTO多哈回合。正是因为有这样务实的处理方式,双边的互信在加深。

  新加坡东亚所资深研究员杨沫博士说,中国和东盟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自贸区的全面启动,将使双边进行更加良性的互动。杨沫认为,自贸区启动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量会有进一步的较大增加,中国将在未来几年,超过日本和欧盟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贸易额的增加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东盟改善发展条件。杨沫说:“中国提供八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帮助马来西亚在槟城建设二十三公里长的跨海大桥;中国在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尼等国家帮助投资建桥;中国还同意提供技术,帮助越南建设两条铁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国驻东盟大使薛捍勤说道。她说,在冷战的背景下,东盟国家起初对中国是不太信任的,但自从一九九一年中国和东盟启动对话关系至今的十八年来,双方之间关系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东盟国家遇到危难之时,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而中国遭遇困难之际,例如四川大地震之时,东盟国家也给予援助。这种患难之交大大增强了中国与东盟间的政治互信。

  薛捍勤相信,中国长期奉行的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政策会赢得东盟国家的信任,双方的友好合作将更加深入人心。(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