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问计于民渐成制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听证会:问计于民渐成制度
2009年12月29日 08: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召开了水价调整听证会,并在发改委网站进行了首次网络文字直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听证已深入到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许多领域,成为有关部门决策过程中问计于民的重要制度。

  听证问计 走向常态化

  在北京水价调整听证会上,24名代表轮流发言,各抒己见,博得了旁听席上一片掌声。李士杰代表说:“听证会是一种民主的进步,我来参会就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

  最终,21名代表选择了分3年涨价方案;全场十几名代表认为可尝试阶梯水价,阶梯水价几乎成为发改委已有两套方案之外的“第三套方案”。

  几天后,北京市发改委公布施行分3年涨价方案,并准备试点代表呼声很高的阶梯水价,同时,对听证会上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分别进行了回应。

  其实,听证会不是每次都为涨价。今年,河南驻马店市召开供暖价格听证会,看到暖热实际成本后,几乎所有代表都支持供暖价格降幅最大的方案。不久,驻马店市公布了降价30%的供暖价格。一时间,一些河南的论坛里,大量网友对此称赞和顶帖。此外,两年前,北京地铁票制改革经听证也施行了降价方案。

  涉及各个方面的听证会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在上演。仅水价一项,北京、兰州等6城市已先后在近期举行了听证会,福州也即将在月底进行。数年间,仅北京一地就已对烟花燃放、出租车价格、义务教育“一费制”等问题展开听证。  

  对于走向常态化的听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彭宗超教授认为,这展现了政府部门决策过程更加公开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参与者既有利益各方,又有专家学者。“听证制度最深层的意义是体现了决策的公正,经过听证的决策结果百姓也更易接受。”彭宗超说。

  范围扩大 受广泛关注

  听证制度虽是个舶来品,在中国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13年来,听证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据了解,1996年,《行政处罚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被处罚的“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这被认为是中国听证制度的正式开端。两年后,听证制度正式迈向价格领域,当年实施的《价格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2000年,《立法法》要求法律案和行政法规需要通过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个别地区,干部选拔和司法领域也在尝试引入听证制度。

  本世纪以来,听证制度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仅价格听证一项,国家就分别于2001年、2002年、2008年颁布相关办法和其修正方案。听证制度也越发引人关注,各种听证会常成为舆论的焦点,更多的人也愿意参与其中,对其寄予厚望。

  完善制度 体现真民意

  对于年轻的中国听证制度,很多人认为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加快改革速度。此前,一些听证会被认为不能反映真实民意,遭到质疑。

  彭宗超认为,现阶段的问题主要反映了相关人员在操作中对听证制度核心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有更好地理解听证背后反映的“公正和正义的统一”,才能使选拔出的代表反映真实的民意,使听证程序更加正当。

  前不久,哈尔滨市举行水价听证会时,唯一反对涨价的代表刘天晓怒摔矿泉水瓶,因为他此前一直得不到发言机会。会后,个别代表被查出身份存在“所谓错误”。众多百姓怀疑该听证会存在猫腻,甚至有网友称百姓“被代表”了,质疑个别代表、企业和部门存在利益关系,致使听证会仅仅是走过场。

  当过两次听证会代表的李士杰说,一些听证会代表的选择方式不够多样化,个别代表受到单位或其他机构的压力,发言存在顾虑;而且很多听证会只有相关部门拟定好的几套方案可供选择。他建议:“在听证之前应召开方案协商会,扩大参与度,让更多领域行业的代表参与其中。”(李伯亮)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