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建成 泰国企业有商机也有挑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建成 泰国企业有商机也有挑战
2009年12月27日 12: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曼谷十二月二十七日电 题:泰国企业既有商机也有挑战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此间权威机构泰华农民研究中心近日指出,即将生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对泰国棕榈油业与大米产生影响,泰国企业既有商机也面临挑战。

  对泰国棕榈油业的影响

  按照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规定,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包括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文莱将从二0一0年一月一日起将属于正常产品的棕榈油产品包括粗制棕榈油和精制棕榈油、粗制棕榈仁油及精制棕榈仁油的关税全部降为零(只有菲律宾将粗制棕榈油和粗制棕榈仁油的关税保持在百分之三的水平),而四个新成员国包括柬埔寨、老挝、越南和缅甸则将在二0一五年将棕榈油的关税全部降为零。

  泰华农民研究中心分析了全球棕榈油市场状况及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出口潜力后发现,按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框架将棕榈油关税减至零是泰国的最适当选择,因为如果再推迟落实,泰国可能必须向受损的东盟国家尤其马来西亚和印尼进行赔偿,但必须密切跟踪其后续影响,即泰国降低进口关税和取消进口配额后,从具有棕榈油生产和出口潜力的印尼和马来西亚进口的棕榈油产品将大量涌入泰国市场,因为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精制棕榈油价格比泰国低百分之二十,而零关税将使进口成本下降。

  该中心预期,泰国扩大从印尼和马来西亚进口精制棕榈油,将使泰国精制棕榈油厂商受到直接打击,同时也将间接影响粗制棕榈油的收购,最终影响种植棕榈的农户。不过,以精制棕榈油为原材料的下游产业和棕榈油产品消费者则因原料和产品价格下降而受益。

  对泰国大米的影响

  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包括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文莱将从明年一月一日起将正常产品的关税全部降为零,而四个新成员国包括柬埔寨、老挝、越南和缅甸则要在二0一五年将正常产品的关税全部降为零。

  此外,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框架,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的关税将不降为零,占全部八千三百项产品中的九十三项。

  在泰国列出的须在二0一0年将关税降为零的正常产品项下的农产品中,大米是因涉及人数众多并将对农民和与大米业相关人员造成影响而遭到广泛议论的产品,根据协议,泰国必须将大米进口关税从原来的百分之五降为零。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将大米列为高度敏感产品,二0一0年马来西亚将把大米进口关税从二00九年的百分之四十降为百分之二十;印尼则将大米进口关税保持在对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百分之三十税率,直到二0一五年才降为百分之二十五;而菲律宾将大米进口关税定为百分之四十,直到二0一五年才降为百分之三十五。

  泰国在二0一0年一月一日起将大米进口关税降为零后,预计将导致大米进口数量上升,尤其是从老挝、柬埔寨和缅甸进口的大米,这将对与大米相关的从业人员造成影响,包括农民、碾米厂、大米加工厂、国内大米消费者和大米出口商。

  泰国企业的商机和挑战

  根据泰国已与贸易伙伴签订的七项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将于明年生效的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协定和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协定,自二0一0年一月一日起泰国和缔约方将取消上千项产品的进口关税,泰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泰国-印度自由贸易协定和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所有产品的关税将下调至零。

  进口关税的取消将导致泰国出口将随产品种类和自由贸易协定数量的增加而更加复杂。一些泰国产品的生产结构可能因为不符合原产地原则而无法享受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优惠待遇。

  泰华农民研究中心认为,向自由贸易协定缔约对方出口商品的泰国经营商应加快调整生产结构,使之符合各项自由贸易协定的不同原产地标准。一方面,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尤其是中小企业应携手合作构建从上下游一条龙的出口制造网络,以降低生产成本并符合原产地标准和国际市场可追溯体系的要求。

  另一方面,生产商应研发和生产更多种类的差异化产品,重视塑造在质量和款式方面都能获得消费者认可的知名品牌。经营商还应重视生产经营符合环境保护、减缓地球暖化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因为预料这些议题未来将逐步成为缔约对方进口商品的附加条件。(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