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门”不只是食品安全问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砒霜门”不只是食品安全问题
2009年12月02日 09:14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个旁观者看来本应很容易搞清楚的问题,折腾了几天仍是扑朔迷离,而不断升级的口水仗让这一公案早已超出了“检测是否准确”的问题,上升到一个更关键的层面。

  统一和农夫山泉的“砒霜门”事件,越来越像个谜。

  针对海口市工商局的“消费警示”,涉事企业最新的反击动作更显火药味十足——农夫山泉董事长会见媒体时抛出“黑手操纵论”,并可能索赔10亿元;而海口工商局则表示尚在等待北京方面的送检结果;受海口工商局委托进行检测的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负责人也拍着胸脯表示,这些产品确实砷超标,并称“对检测结果负责”……

  一个旁观者看来本应是很容易搞清楚的问题,折腾了几天仍是扑朔迷离,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饮料是否真的砷超标,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一个健全的消费者保护机制,本应是一旦面临这种“涉毒”嫌疑和争议,更高级别的职能部门主动响应,立即启动验证程序,而不是坐等打嘴仗的双方各自“送检”。这种“坐等”的姿态,暴露了责任心缺失,更说明了监管混乱。

  而不断升级的口水仗和严厉措词,让这一公案早已超出了单纯的“检测是否准确”的问题,而上升到一个更关键的层面。我们善意地希望,涉事企业和产品真的被冤枉了;同时,我们又善意地希望,工商部门的检测结果真金不怕火炼。然而,很显然,这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成立。那么,人们有理由存疑——或者,某些企业是否具备最基本的诚信和是非观;或者,有关部门是否具备最基本的公信力和公权操守。

  根据双方的各执一词,我们不妨来假设(请注意,仅仅是假设):当事件水落石出之日,涉事产品最后被证实确实存在问题。如果结局如此,这将与相关企业现在信誓旦旦的态度形成极大反差,而其背后,则暴露出某些企业基本市场伦理和诚信的缺失。如果企业眼中没有消费者的健康,也没有对法律的敬畏,而惯于利用资本力量摆平“超标危机”,熟练于以危机公关手段将产品质量问题偷梁换柱为恶性竞争或权力寻租,这样的企业公民无疑是不称职的,这样的市场也无疑是不健全的。

  又或者,我们来假设(同样仅仅是假设):农夫山泉对工商部门曾威胁其“若不与工商搞好关系,产品在海南就卖不了”之类的指控确有其事,又将说明什么?从目前情况来看,暂不论饮料的质量问题,当地工商部门检测和发布消费预警的程序,从新闻报道来看确实存在一些不严密、不规范之处。这就难怪会落下“寻租”和“不正当竞争”的口实。公权部门理应以磊落之动机、透明之举动,惩恶扬善,维护市场秩序。如是,方能既保护消费者,又令受罚企业信服;反之,难免授人以柄、难证清白。

  第一种假设,事关市场的良心;第二种假设,事关公权的公信。二者必存其一。这一事件,早已不再是几瓶饮料是否含砷超标的问题,而关乎大是大非。消费者最不希望看到的一种结局是:此类公共事件,最终随着某种幕后“商议”,涉事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最后前嫌尽弃、握手言和,用“误会”、“误解”或“误读”的外交辞令,让一场本来火星四溅的争辩悄然冷却。不明就里的公众,却成为事件中最无奈的博弈筹码,而所谓公共利益和公众知情权,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真心实意的尊重。这样的先例,不是没有。但愿,这种结局在“砒霜门”事件中不要出现。(徐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