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话资费“前3分钟降50%”好似画饼充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固话资费“前3分钟降50%”好似画饼充饥
2009年11月26日 07: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 ↓小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规定,固定电话原有资费标准的前3分钟降低了50%,分别由原来的0.18元、0.2元、0.22元,降至0.09元、0.1元、0.11元,降幅达50%。(11月25日广州日报)

  电信资费向来都是民众心中“永远的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信拥有国企身份,缺少市场竞争对手,有着说一不二的定价权所致。不过,现在两部委基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考量,改革部分电信资费管理方式,对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实行上限管理,也就是给电信资费套上了一副缰绳。固定电话“前3分钟降50%”,便是此规定为民带来的直接实惠。但这一实惠的实际效果到底会有多大呢?

  工信部2009年1月的调查显示,固话用户减少100万;而移动用户净增850万户,环比增加14.8%,同比与去年持平,显示移动用户增长相对强劲。从电信通话时间看,固话使用率继续减少至465亿次(相当于环比减少7.6%,同比减少17.1%);移动用户通话时间为2580亿分钟(相当于环比减少2.3%,同比增加16.4%)。

  这份数据表明,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固话已今非昔比,不再是民众通信工具的首选。换言之,改革通信资费,先拿电信“开刀”,为民带来的实惠,仅是间接的甚至是“隔靴搔痒”。这就不得不令大家质疑,如此改革是基于为消费者争利益还是基于为电信谋发展?

  由此来看,限定电信业务资费上限,也就是在电信和移动两个“亲生骨肉”之间搞某种平衡。面对移动用户的逐年递增,争取和稳定电信用户的一种方法,就是走低价策略。

  从众多网友诸如“固话快没人用了,才知道降价,手机费怎么不降?”的反应中,无不投射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即通信资费的改革,当从民众急需的所在入手,而不是选择无关痛痒之处“开刀”。如此这般不触及改革核心地带的改革措施,势必遭到民意反弹,改和不改又有什么区别呢?到头来伤及的更是民众对改革的信心和支持。

  由此看来,固话资费“前3分钟降50%”,不免给人“画饼充饥”之感,与民众期盼的通信资费改革相距甚大。(杨海东)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