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不是传说 是无数个痛心的微观遭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进民退"不是传说 是无数个痛心的微观遭遇
2009年11月25日 09:26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针对近期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国进民退”的说法,有统计官员予以否认,认为从中国经济趋势上来讲,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并选取了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和就业人数等指标论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力量对比,证明“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趋势”。(11月24日《重庆晚报》)

  此前曾有报道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前到本月底召开,“国进民退”将是一个重要议题。按理说,统计官员拿数据说话,是否存在“国进民退”很难不现出原形,公众理当心服口服。可是,这番统计数据分析,却有几个疑点需要澄清。

  首先一个,拿出来比较的数据都是2005年和2008年相比,然而“国进民退”的质疑声音主要出现在2009年。舆论并不否认此前几年的“国退民进”趋势,而是强调自金融危机开始形势的急剧转弯。因此,拿2008年的数据来说事,可能有些落后。

  更重要的是,“国进民退”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明显趋势,而不是结果意义上的既成事实。即使是拿2009年的上述数据来比较,也应该仍是非国有企业占优势,但并不充分否认“国进民退”趋势的存在。那么,“国进民退”的趋势到底应该怎样“被统计”呢?

  比如,4万亿元国家扩张性经济刺激计划,以及今年国家和地方政府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主要的受益者是谁?国企与非国企的比例是多少?现在社会上流传的数据是,近九成都被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这是否属实?

  再比如,今年新增的5万亿元贷款,主要都给了谁?为何金融危机让“融资难”普遍成为中小企业生存难题,一些国企却从来不差钱,对外高调走出国门,到海外抄底,对内积极实施兼并,到处攻城略地?各地“地王”为何大多由国有企业制造?巨额亏损的钢铁国企为何还能吞并位居国内十大钢铁企业之列的赢利民企?

  因此,一句简单的“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趋势”,否认的不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经济学理论问题,而是无数中小型民企所遭遇的不平等对待———因为“国进民退”不是一种凌空蹈虚的宏观阐释,而是无数个刻苦铭心的微观遭遇。

  (舒圣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