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内外多重因素叠加的集中体现。从外部因素看,各国在对联手抗击金融危机1年后的政策效果进行检验时,谁都无法承受被质疑之重,因而在复苏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聚焦点,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靶子”。另外,也是为了给贸易保护主义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称。从内部因素看,也的确有国内政策微调与深化改革之需。
近来,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华尔街日报》11月12日报道称“中国正面临着来自环太平洋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新压力”。又有报道称“2100亿美元涌入内地狂赌人民币升值”。与此同时,11月11日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一个微小措辞变动更使国内外加大了对人民币升值的揣测。为何人民币升值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是偶然的爆发还是集中的体现?是外部的施压还是内部的策略?是某个因素的凸显还是多重因素的叠加?理性看待并把握此次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对社会公众采取理性行为与政府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外贸、外资政策都至关重要。下面分别从内外两方面分析。
联手抗击金融危机1年后的政策效果检验,在复苏中表现突出的中国成为聚焦点
1年前的2008年11月15日,代表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20国集团领导人聚首美国首都华盛顿,商讨联手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之策。1年后的2009年11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世界经济止跌回稳,各国出台的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成效显著,世界经济复苏曙光初现。正当出现复苏迹象的时候,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任何一个领导人,一方面对这种复苏仍然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另一方面,假如经济仍然在谷底徘徊,实施如此巨大的刺激计划所带来的成效将遭到公众质疑,谁都无法承受质疑之重。此时,在此次复苏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中国大陆立刻成为国际社会的聚焦点,而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大陆的热点问题,绝不失为一个好的“靶子”。
给贸易保护主义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称
在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主要对策就是以美国为首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引致的广泛“跟随效应”。美国从轮胎特保案之后,10月又接连对我国的无缝钢管、坚固件、铜版纸等产品发起反倾销合并反补贴的“双反”调查,诉讼频率之高前所未有。据WTO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球40%的反倾销案件、70%的反补贴案件都是针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而仅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新增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案件同比上升了18.8%,其中超过2/3涉及中国的产品。当前的世界经济结构和贸易体系则是以推动自由贸易为宗旨的框架,率先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必须在此框架下为他们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时下的中国大陆,仍被主要国家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汇率机制和利率机制仍在市场改革过程中,而对贸易影响甚大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自然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人民币升值自然对缓解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贸易赤字有一定的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是否调整的敏感时期
自2007年年底以来,中国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包括4万亿的巨额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经过1年多的政策带动,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促成了2009年GDP上半年增长7.1%、第三季度增长8.9%的可观增速,估计第四季度可能会超过9%甚至达到10%。与此同时,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产能过剩、通胀、房价上涨过快等。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微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在实施4万亿巨额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显著超越了GDP增速,呈现出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态势。而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对股市和楼市注入充裕的资金,反映在楼价的快速上涨和股市的不断攀升上。如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下去,明年中期以后通胀的压力将会逐步显现。另外,在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以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所缓解,但当前经济中存在的结构调整总体进展不快等问题突出,一些地区的投资冲动有乘4万亿刺激计划再度升温的趋势。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要对1年以来的经济情况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确定明年经济、金融政策方向,目前正逢一个敏感时间。
人民币汇率机制处在不断完善期
11月11日,央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明确提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种措辞方面的微小变化再次掀起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其实,这种微小的变化是央行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一种策略安排。自2005年7月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实现双向浮动,弹性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汇率联动关系明显。改革使人民币实现了“稳中渐进”,符合市场预期。但为了应对危机,人民币汇率从2008年7月开始重新盯住美元,美元持续疲软,人民币汇率也跟随变化,国际社会便将人民币不升值归咎为美元走软的主要原因。
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进展
自1996年12月1日人民币实现经常账户的自由兑换后,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和国际化就成为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通常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须经历三个阶段: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人民币进行金融交易计价,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之一。迄今为止,中国已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俄罗斯、吉尔吉斯、朝鲜和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有关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协定,2008年的人民币结算量约为230亿元人民币。今年3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上海“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支撑。2009年7月,我国启动试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所有这一系列举措都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
综上所述,此次人民币升值是内外多重因素叠加的集中体现。这对政府未来要采取具有预见性、审慎的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刘沛 作者系暨南大学金融系副教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