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回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开始被摆上台面,在油价调整日益常态化之后,水价、电价的价格改革也蓄势待发。已经或者正在酝酿上调水价的城市越来越多,电价调整方案出台在即,据悉调价方案最快将于本月中旬出台,全国平均销售电价每度或将上涨2分。
近期,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的信息越来越多,有的城市已经将调整付诸行动,从已经公布出来的信息来看,调整基本上是涨价的代名词。而涨价最直接的原因是提供公共产品的水企、电企等面临亏损,不涨价活不下去,然而,水、电等资源性产品的问题显然不只是涨涨价那么简单,资源品改革不能“一亏就涨”,真正解决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一涨就灵”。
不可否认,电企、水企当前正面临着亏损,自来水公司已经多年全行业亏损,虽经多次提价仍然只能维持微利,而国家电网今年以来 30 个地方公司中有25 个公司亏损,然而企业不能一出现亏损就一股脑推给消费者。作为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这些水企、电企起码有责任让他们真正的股东——广大的公众知道真实的成本构成究竟如何,起码他们有责任说明,哪些亏损是由市场环境引起的,哪些亏损是他们自身管理低效、工资福利过高引起的。拿电价来说,目前我国水电平均上网电价为0.27元/千瓦时,火电则为0.37元/千瓦时,而居民使用的终端电价几乎是其一倍,也许电网的建设运行成本确实很高,但到底高多少、是高在了运行维护的费用上,还是高在了垄断带来的工资福利上,公众有权力知道。概而言之,水企、电企的内部成本不能是一个黑箱,涨价与否也不能任凭这些企业自说自话,一方面一遇到市场的风吹草动就叫苦不迭要求涨价,另一方面“年薪十万抄表工”的故事到处流传,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谁活不下去,谁倒闭关门,由更出色的公司来取代,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逻辑,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会一亏损首先想到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水、电作为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产品,其市场有自己的特殊性,很难形成一种充分竞争的市场,但这并不表明消费者必然就是待宰的羔羊。借鉴别人的经验,完善现有的制度,完全有可能制定出一个既能反映真实成本又能让各方接受的合理价格。比如政府可以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来核算这些企业的内部成本,可以通过真正反映各方民意、代表性广泛的听证制度来听取民意,商讨价格。政府与国有企业,说到底都是为公众服务的,在资源品涨价与否的问题上,应该更多地考虑公众的声音。屡屡“一亏就涨”,于企业而言是一种垄断带来的霸王交易;迷信“一涨就灵”,于政府而言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懒政思维。 (卢 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