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面对外需萎缩的长期压力,要加快刺激内需。报告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薪酬管理,规范津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以及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增长机制。
尽管央行的货币政策归属宏观范畴,但要想让宏观货币政策能有效传导,央行也的确有必要关注微观经济,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指点公务员工资问题,似乎并非多管闲事,某种程度上未尝不是央行工作尽职尽责的体现。
假如公务员工资能够规范,宏观货币政策当然才能够更加有的放矢。不过,公务员的工资究竟多高合理,是否需要实施绩效工资,公务员的工资增长机制又该如何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其实更应是公共财政、进而是广义公共政策需要关心的话题。毕竟,公务员的工资来源于财政,公务员工资的规范,当然应该由财政来操刀,至于公务员的绩效考核,以及公务员工资究竟是高是低,以及如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何与经济增长相匹配,也的确无需央行费心劳神才是。
真实的情形其实是,公务员的工资已有国家财政兜底,基本属于旱涝保收,至于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更是无需央行额外提醒便已提前完成,从公务员报考的热度,其实不难看出公务员的工资早已超额体现了绩效,并超越了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相形之下,广大体制外的职工的工资,却相当尴尬,即便撇开欠薪现象不论,“只见CPI涨,不见工资增”更是普遍的感受,经济增长不能惠及体制外的公众,民营、私营企业的薪资与经济增长不匹配,恐怕才是央行货币政策更需着力关照的核心命题。
基于上述视点,央行货币政策固然需要有微观视角,但操心公务员工资的增长,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如何确保体制外职工群众的薪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如何让没有财政保底的公众同样成为经济增长的受益者,才是雪中送炭,也更需要决策部门多多关照。(武 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