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通胀预期“动嘴”不宜“动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应对通胀预期“动嘴”不宜“动手”
2009年11月12日 08: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国内国际经济出现回暖企稳迹象时,中国高层指出,在未来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笔者认为,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可不防,但在目前形势下,对付这种预期的最好方法也许是只动嘴、不动手,即表明政府认真对待通胀风险的态度,而不轻易采取实际的措施。

  近几十年中外的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对付通货膨胀主要靠货币政策手段。一般认为,货币政策手段中,有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利率(再贴现率)、调整准备金率等三大武器。当年香港某财经媒体曾评论说,格林斯潘还使用了第四大武器———“出口术”,意思是口头表态,未采取实际行动。

  笔者赞同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先生在2009中国国际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不应对物价的波动太过于敏感,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并不是问题。“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这几个字真是可圈可点。

  按照笔者的理解,“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CPI、PPI,即消费品或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食品价格在整个消费品价格中所占比重较大,而食品价格的基础是粮食价格。多年来,政府一直把稳定农业生产,保证粮食供应当作重要的政策目标,成效显著。在连续几年丰收的基础上,近期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只要粮价稳,食品价格就不会有大波动。近年间一些城市的肉、蛋、菜的价格确实有过较大波动,但人们不能囤积这些鲜活产品,待价而沽,而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养猪、种菜的生产周期已大大缩短,市场力量和政府相应政策很快就召唤出供应量的增加,平抑价格。至于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目前还没有改变,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抑制价格上涨。在生产资料价格方面,人们担心国际原油、矿产价格上涨会向中国输入通胀。在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需求整体上还处于低迷状态,价格难有大涨势。

  从最新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看,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的CPI、PPI同比还都是负数。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认为“从当前的现实来看,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社会上的通胀预期,主要是担心在刺激经济政策下释放出的大量流动性进入市场后可能推升商品价格。但是,中国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非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就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可以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流动性流到了这个市场上了。最近不少城市的土地拍出“天价”就是明证。资本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却可以大大减轻传统市场上的通胀压力。因此,在刺激措施取得初步成果,中国经济出现来之不易的好转迹象时,应该警惕通货膨胀预期,但是预期毕竟不是现实,不可对之过度反应,使复苏遭受夭折。(陈晓彬)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