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怀胎十月,本周终于要临产了。上海市市长韩正日前表示,上海市政府近期将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迪士尼项目的最新进展。韩正说,这个新闻发布会召开的时间“可能是下周”。
昨晚(3日)有消息说,美国总统奥巴马本月访华期间,美国迪士尼公司将会与上海市政府在上海举行正式的合作仪式,“为图个应景”。上周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也有记者提问:“奥巴马11月访问中国,是否会给上海带来迪士尼厚礼?”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当时表示,截至目前,上海还在等待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核准,如果项目下批,会第一时间对外界公布。陈启伟还幽默地对这位记者说,“你要想现在就知道答案,最好的办法,是打一个电话给白宫。”
实际上,上海浦东新区针对迪士尼项目的土地征用工作目前已经展开。早在今年8月底,上海市政府就下发了批文,批准迪士尼规划用地的征用。9月,上海国土资源网就悄然挂出了迪士尼项目的一期征地公告,浦东新区川沙镇就是迪士尼的落户之地。上海迪士尼乐园预计要耗资244.8亿元,征地面积超过6000亩,这将是美国迪士尼公司在全球占地面积最大的主题乐园。
“迪士尼效应”就象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一圈圈放大。今天上午10时,紧邻“上海迪士尼”用地的一幅居住地块将被拍卖。截至前天,竞买申请人超过17家。最新挂牌价格已经升到5.18亿元,比3.268亿元的底价上涨了58.51%。在上海工作生活资深媒体人海滨认为:迪士尼落户上海更像是预留给奥巴马的礼物,提到建设日程上来说有点早。
王海滨:迪士尼落户消息的到来对上海来说还有点早。
市民感受最直接的就是房价。受益于迪士尼项目落户消息影响,上海川沙房价从每平方米3000多元一路飙升,一度创下每平方米1.6万元单价。这是意料之中。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价值判断一定是稳中有升,微幅调整。这一方面可以形成良性投资氛围,另一方面可以留出市场机会。但是房地产绝不是上海期待迪士尼的一个理由,至少刚刚通车的上海崇明长江隧桥所带来的土地房产增值效应远远没有消化掉呢。
世博会所产生的遮蔽效应也会存在。迪士尼投资庞大,总投资几乎可以比肩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预算金额。目前世博会的建设仍在如火如荼,它所带来的投资型经济增长仍在有效发酵,明年5月1日所产生的旅游效应尚可期待。现在留给迪士尼的宣传空间实在有限,所以它更像是预留给奥巴马的礼物,提到建设日程上来说有点早。
上海迪士尼打算在2014年开业,虽然还有4-5年时间,但是对于迪士尼这样大规模的主题公园来说,从项目获批到落成,这已经是最快的时间了,说明上海的心情还是很急迫的。
王海滨:现在启动对上海来说有压力也有动力。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上海服务业三年规划。10月25日,上海发布《2009―2012年上海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3年之后,上海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服务业年均增长率力增达到12%。这个明显偏高的目标至少告诉我们上海在产业转型上的态度和决心。2007年东京迪士尼乐园游客人数共计为2542万人次,2008年巴黎迪士尼乐园游客人数1530万人次,而2008年上海旅行社接待旅游人次大致在1400万。这可以算成将近1倍的上升空间,何等诱人!
当然,上海最看重的可能还包括迪士尼特有的产业链。一旦建成,玩具、广告、出版印刷、有线电视、互联网等行业都可能迎来大的商机。
现在留给上海的时间并不多,不只是建设的时间,还有发挥它效应的准备时间。海滨认为如何在建设和营销迪士尼的过程中更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游乐项目,是上海迪士尼团队面临的棘手问题。
王海滨:有这么几点需要提醒:
一是当下的疯狂炒作。所谓的“迪士尼概念股”牵强附会,什么都没有,典型的鸡犬升天;房地产过早的弥补上升空间导致后续迪士尼商圈成本过高而难以形成;怎样才能保证将建筑、宾馆、交通、会展、创意等产业直接受惠,并与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遥相呼应。
二是迪士尼真的走近了。倒是有些更重要的事儿就在眼前需要做了。那就是软实力的短兵相接。文化产业中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如何不尽数流向迪士尼?还有如何利用迪士尼向全球传播中国价值观。这是上海、乃至全国文化传媒业界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能让孩子老看迪士尼吧?!
第三,上海迪士尼如何赚钱?几个残酷的数字是迪士尼公司今年7月底公布的第三财季业绩报告显示净利润下降19%,销售收入下降9%。全球各家迪士尼乐园也是冷暖不一。风光之后,如何在今后建设和营销过程中更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游乐项目,是上海迪士尼团队面临的棘手问题。244亿的一期投资,6000亩土地,挑战远远没有开始。
“米老鼠和唐老鸭”定居中国,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谈到上海迪士尼,人们总爱拿它和香港迪士尼乐园比,香港迪士尼从2005年9月开门迎客,到现在已经4年多时间了。凤凰卫视采访总监闾丘露薇说,香港迪士尼的运营状况并没有原先预想的那么好。
闾丘露薇:香港特区政府原本预计迪士尼可以带来1480亿港元的经济效益,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1173亿,比预期少了差不多300亿港元。人数也比预期小很多。
究其原因,第一是香港迪士尼被称为迷你版迪士尼,它实在太小。第二,特区政府当时对于内地游客的数字出现高估,以为迪士尼对内地游客有很大吸引力,但实际上并没有产生这样的效益。第三,香港迪士尼有来自海洋公园等本土乐园的竞争,海洋公园有自己的特色,地方也要大很多,所以到最后竟然出现迪士尼竟然比不上本地版乐园的情况。而且,现在还很难说迪士尼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有多大。
迪士尼落户上海,与当初迪士尼落户香港,在经济大环境上有一些相似。当年迪士尼落户香港,正赶上香港遭遇非典之后,经济相当不景气。而现在迪士尼落户上海,又正值金融危机,需要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复苏。那么,香港迪士尼的哪些经验教训可以让上海借鉴?
闾丘露薇:首要是分成的问题,当年特区政府和迪士尼签订的协议被称为“不平等条约”,特区政府又出钱又出力,又填海又建周边建筑,却只有57%的股权,且不拥有管理权。所以最近,在跟迪士尼最后谈定的协议中,虽然股份减少到52%,但是美国华特·迪士尼收取管理费必须和香港迪士尼乐园的业绩挂钩,而且迪士尼乐园每年必须要披露入场人次数量。之前虽然政府作为大股东,但公众其实并不知道迪士尼乐园经营情况。
另外,如果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肯定会涉及到周边一些基建的开销,比方说土地的平整及征地等。香港给予迪士尼的土地是没有人居住的,所以不存在拆迁赔偿问题。如果落户上海时涉及到这样的问题,赔偿方面到底如何安排?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年美国迪士尼公司看准了当年特区政府求胜心切。其实当年珠海、上海等也曾竞争这份合约,因为香港政府开出优厚条件,迪士尼乐园最终落户香港。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要拉动内需的情况下,公众期待迪士尼乐园似乎会为上海带来产业升级,是不是这样值得讨论。但是这种心态会不会让上海在谈判的时候处于劣势,这一点也值得借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