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连云港东海举办的“硅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还可以保持几十年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同时他表示,中国GDP超过日本也就是一两年的事情,超过美国仅是时间问题。(10月18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中国GDP总量的飞速增长的速度,不少经济学家比龙永图更有信心。前不久,经济学家李稻葵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下滑的格局已基本结束,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上升的信道,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预计今年年底,中国GDP的规模就会超过日本”。
但是,在看到GDP总量飞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我国GDP结构还存在许多致命性缺陷。
首先是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过低。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为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54%~65%之间。另外,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相反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这说明在GDP结构中,劳动和资本所获取的报酬呈失衡之势。
其次是消费占GDP比重过低。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在迅速地下降。从过去接近60%降到了2008年消费占GDP38%。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占GDP比重70%,中等发达国家一般是60%。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也曾谈到这一点:居民消费占GDP支出比重,下降的趋势很明显。
最后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过低。根据研究,70%,是一个普遍被认可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水平的标志性比例,目前美国是75%,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是70%左右。而我国全国平均水平是40%以上,2008年的数据是40.1%。事实上,产业经济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当一国或地区的工业化进入较高阶段后,第三产业的发展就逐渐成为带动该国或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最终将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GDP结构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实与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存在直接的逻辑关联。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过低,直接导致了普通劳动者收入低下,或者说收入增长缓慢,这种情况下普通劳动者很难拿出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由此导致了消费占GDP比重过低。内需的不足,也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由此看来,要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有必要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入手,想方设法逐步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这样,我国GDP结构不够优化的问题才能得以有效解决。(贺 方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