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大量煤老板被迫集体转型。据业内人士估计,山西各地“煤老板”手中大约有3000亿元的资金,而国内资本市场低迷、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出路成问题。(9月21日《经济参考报》)
山西各地“煤老板”是一个特殊的民营经济经营者群体,之所以称之为经营者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在于煤矿经营虽然看似高风险、高投入,但依然属于粗放简单的资源占有型。由于煤矿行业的发展空间不仅来自纯粹的市场需求,还受制于煤电联动等受到国家计划价格控制以及国有资本在产业链入口与出口均占据主导话语权的特殊性,因此煤老板们普遍缺乏应有的议价能力,依附于煤价的起伏之间。
在煤老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数民营经济本身存在的弊端,以及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煤老板由于本身资源弱小,因此在煤矿行业中基本从属于挖矿卖矿的单一环节,缺乏足够的技术含量。
现如今,手握3000亿元资金的煤老板何去何从,自然引人关注。如果还是复制前两年温州炒房团的老路,那么煤老板无疑会成为又一个投机群体,但这能完全归咎于他们么?资本的属性就是哪个领域利润创造空间大,就往哪个领域去。民间资本徘徊于房贷、股市与房市的怪圈中,恰恰说明当下提供给民营资本的市场空间太小。虽然政府出台了不少欢迎民营资本进入各经济领域的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融资平台、门槛准入、政策扶持,都存在对国营及民营的二元制区别。
3000亿煤老板资金流向考验市场经济的创富环境。创富与挣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3000亿煤老板资金可以在房地产套利,成为助推股市新泡沫的生力军,但如果能获得顺畅的政策通道、宽松的市场空间与平等的权利还原,它们未尝不能进入水、电、汽油、航空铁路等领域,在经营理念、效率提升及竞争催化等方面做出贡献,同时也获得应有回报的经济与社会财富资本,正如报道中所提到的,不少煤老板转型对高效农业、园区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形态兴趣浓厚、创办第一个农村“大学生创业园区”、150多亿元民资注入小额金融领域等,就充分证明3000亿煤老板资金为国创富、为民生利的多赢格局可以形成,而所需要的不过是制度激励。 ( 毕舸)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