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看,上海证交所有关人士曾经在多个场合表示有意开设国际板,引导外资企业到上证所挂牌交易的表态并非无的放矢。如今更权威的声音加以验证。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9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投洽会上说,我国将允许具备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上市。
水落石出,我国在资本市场上建立国际板的意愿以更明朗的态度宣示:中国资本市场建立国际板已经成为“国家行动”。
目前,市场主流舆论在为国际板的开设“摇旗呐喊”的时候,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上。这种分析当然没有错,一个成熟的市场,不能只是在国门内打转,只有吸引全球的资源,才能把市场做大做强,特别是上海正在致力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在上海证交所开设国际板自是题中应有之意。但是,如果开设国际板的意义仅仅在此,那又是很不够的,因为,在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之前,外资企业即使获准境内上市,其先决条件必须是在我国已经建立投资机构,有投资业务,其发行的股票也只能是人民币股票,那么,其募集资金的用途也只能是在我国境内开展业务,这与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尚有距离。
因此,推动外资企业境内上市,其更实际的意义在于以此吸引外资企业进一步加大来华投资的力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商投资的需求一直很强烈,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出台了名目繁多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
30年来,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6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累计8990亿美元。
但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境外崛起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经济体在吸引外商投资上与我国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导致外商投资有所分流。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众多外商出现经营困难,国际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直接投资将比上一年下降30%-40%。这种局面导致我国吸引外资出现困难。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5月,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40.5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890家,同比各降20.4%和33.8%。很显然,如果这种局面不能有效扭转,中国在全球投资市场竞争中原有的优势将会下降,进而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让全世界交口称赞,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却不得其门而入,无法享受到真正的“国民待遇”。现在有关部门决定打开这扇大门,无疑会对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从而可以使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成为我们在全球投资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竞争筹码。
但我们必须要指出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境内上市,必须遵守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遵守我国市场管理当局制订的有关制度,而不能为了吸引外商投资而随意突破有关法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现实,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一向具有“重融资轻回报”的流行病,如果有关部门不加紧对这种现象加以规范,那么,可以预料的一个结果是,获准境内上市的外资企业一定会很快“近墨者黑”,也像目前国内一些企业那样进行无度融资,其“外资企业”的金字招牌可能会使它们进行这种活动更方便,这样一来,外资企业境内上市的效果可能就要打个很大的折扣了。(周俊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