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审计署几年前刮起“审计风暴”后,“谁来审计审计署”的质疑声就没有间断过,公众现在得以看到回应。近日,审计署发布了54个中央部门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被披露的部门中首次有了审计署自己的名字。
应该说,审计署的自揭“家丑”、自我纠错,是自己查自己、老子查儿子的一个良好标本,这个珍贵的标本富有深刻的现实价值。但是,我们在为之欣慰之余,更应该意识到,自己查自己、老子查儿子是不可靠的,是难以推广的。换言之,这种成功的经验,能有多大程度的复制可能呢?举凡太多的教训,几乎无不证明一个道理,老子查儿子,查不出个子丑寅卯;自己查自己,查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远的不说,就说近期中石油的一些“丑闻”,老子查儿子就没查出让公众满意的结果。
其实,这么多年来,“谁来审计审计署”的坊间呼声一直持续不断,在这背后,正有着两点民意诉求,一是审计署每每刮起审计风暴,但直到此次审计之前,一直没有审计审计署;二是不被审计的审计署,必然难以取信于民,取信于其他被审计的部门。
因此,面对此次审计署的自查自纠,我们更需追问,单靠审计署的自我纠查,能否遏抑审计部门的违法违规现象?也许在公正的审计署审计下,这类现象会越来越少,但如果不引入外部监督,如果不加大外部“审计”的力量,这种成功的经验就是不可靠的,也是不会持久的。
香港廉政公署的被监督经验就值得推广。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香港开始逐渐进入廉洁的黄金时代,如今香港是公认的世界最廉洁的地区之一。
香港廉政公署权力极大,某些时候甚至享有“特权”,但罕见廉政公署官员中箭落马,原因就在于严密的公众监督。
香港特区政府为了保证廉政公署的廉洁,委任了四个独立的咨询委员会对廉政公署进行监督,委员会的成员由行政长官委任,都来自社会各阶层。四个委员会是:贪污问题咨询委员会、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防止贪污咨询委员会和社区关系市民咨询委员会。香港还设有独立的“廉政公署事宜投诉委员会”,市民如果对廉政公署或公署人员有意见,可向这个委员会投诉,该委员会会立即审查有关投诉,建议廉政专员采取适当的行动,并监察处理结果。而廉政专员则定期向香港行政会议汇报。同时,廉政公署内部还设有调查单位,负责监察职员的廉洁和诚信。一旦查出职员的廉洁和诚信有问题,其工作合约会立即解除。因此,打铁先得自身硬!正是因为香港廉政公署练好内力,才无往而不胜。也正因为各种监督无孔不入,廉政公署自身才很少出现问题。
总之,审计署报告首次自揭“家丑”,是值得赞美的,但切不可把这种经验当做至宝,并加以推广。只有加强监督,最大程度地引进外部监督,才更让人放心,也才可靠。(王石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