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多个城市上调了水价。针对公众对外资操控水价上涨、垄断水务市场的质疑,住建部回应民间水价论战,派员赴部分城市调研,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笔者期待住建部派员调研能找准此轮水价普涨的原因,以对症下药,理清水务市场关系,化解水价危机。
在商言商,企业总是要赢利的,不管是中资企业、外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但是,水价是否非涨不可呢?在我看来,面对涨价压力,供水企业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内部挖掘潜力,而不是涨价转嫁矛盾。尽管部分城市供水企业由外企合资组建,甚至由外资控股。但是,城市供水企业属于具有天然垄断属性的公共服务行业,不能因为供水企业合资或者外资控股经营就抹杀了水产品的公共属性,更不能简单地以市场眼光衡量水产品价格,在涨价风潮中盲目跟风。企业除了严格核算供水成本以外,还应为消费者算细账,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让公共产品价格与普通消费者收入接轨。何况,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还原公共服务产品公益本质,正在成为政府与社会的共识,供水企业一味喊涨,不合时宜。
此次的报道称“兰州威立雅曾以停水要挟地方政府涨水价”,是否属实我们仍不得而知。只是有一组数据我们不得不注意,自我国供排水城市管网对外资开放以来,外资参与我国水务领域经营的越来越多,比如,法国苏伊士集团北从昌图、南到三亚、东起上海、西达重庆,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2家合资企业,供水人口达到了1400万。而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已经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昆明、兰州等近19个城市的21个合资项目。这些外资水务公司的经营期限一般在30年左右,也有50年的,而其占股权份额都接近或等于绝对控股的50%。如果都让外资如此控制我们的水务市场,我们的供水安全问题就得深刻反思了。
当然,也有评论认为“此轮水价上涨,外资背了黑锅”,因为外资并未垄断中国水务市场。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的话说,“从外资企业签约项目的处理能力来说,在华主要外资企业目前所有签约项目的供水总能力不到全国供水总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威立雅水务实际市场占有率不到3%。”此外,外资进入的水务市场并非都涨价,而没有外资背景的北京、西安等城市的水价也都在涨。
实际上,水产品是否应该涨价,如何涨价,听证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只是,有的地方上调水价听证程序形同虚设,根本无法遏制供水企业的暴利冲动。最近有报道称,宁波市自来水价从2.2元调至3.3~3.5元,涨幅超50%。宁波市自来水公司与当地物价部门列举的涨价理由是亏本经营。但是参股宁波市自来水公司的股东之一——宁波富达2009年一季报显示,自来水业务收入11532.19万元,业务成本6186.85万元,毛利率达46.85%。而这个毛利率是宁波富达经营的所有行业中最高的,比公认的暴利行业房地产毛利率高出11个百分点之多。供水企业暴利之下仍然“哭穷”涨价攫取高额利润,这不合情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此暴利产业顺利获准涨价超50%,实际上是对水价听证程序与政府监管缺位的莫大讽刺。
总之,供水企业具有特殊的垄断属性,特别是城市供水以地域分界,消费者根本没有任何选择余地。不管是国资还是外资主导,供水企业都不能“哭穷”攫取暴利,而应该体现公益职能,坚持内部消化涨价压力,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体现责任担当,给供水企业涨价立规矩,不能抱着“甩包袱”的心态把城市供水放手交给市场博弈,轻易满足供水企业的涨价要求,让水价上涨影响民生利益。如果证实供水企业确实亏本经营,政府应考虑给予供水企业适当政策倾斜等。(叶祝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