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撰文:防止有人兜售"通胀"故事为自己谋暴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学者撰文:防止有人兜售"通胀"故事为自己谋暴利
2009年09月03日 09: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正当中国大众在担心今年上半年以来银行业迅猛的信贷增长是否会带来通胀问题的时候,最近农产品的价格出现了悄然迅速上涨的势头。尤其是进入8月以来,我国肉类和鸡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猪肉和鸡蛋价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猪肉和鸡蛋的价格带动下,8月上半月,全国农产品价格出现普涨迹象。那么,中国农产品的价格是否会成为我国下一轮通货膨胀的导火索?这里牵涉到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猪肉和鸡蛋价格是否会持续上涨?事实上,由于前一阶段猪肉需求大幅度回落,造成价格的低迷。但是,随着政府干预政策到位,增加农产品储备以保证市场消费能力,以及社会对猪流感认识的偏颇减少后,市场需求明显出现了回暖的迹象,而当初由于收益少主动减产的养猪户也不在少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表现出来的价格上涨是一种供求失衡的表现,不过,这些是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和政策措施的调节来加以解决的,政府对养猪户的政策扶持会带来今后供给增加的效果。

  其次,猪肉价格上涨的势头是否会蔓延到其他商品?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中国式通胀预期的形成。因为,人们会把猪肉价格上涨等同于通胀来临前的信号,这也是有根据的,2007年中国通胀水平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推动了中国价格同涨的格局。但是,这一次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我们自身因素形成的,按理说,我们的市场有能力来调节它。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人们按照自己想当然的通胀预期方向采取保值行动的话,那么,我们自己的过度提前消费和保值性的投资行为就会创造出通胀的结果。不能排除,一些拼命兜售“通胀”故事的机构和个人,实际上是想利用大众非理性的行为来谋取自己的暴利。对此,政府要在各个市场,对哄抬价格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打击。

  再次,农产品价格通过有效的管理遏制住了它的上涨,是否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能够远离通胀?我认为,只要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改变,对工业生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一定会让我们缺乏定价权的弱势,暴露在目前还是由金融资本掌控的国际生产要素市场上,让我们再次品尝“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跌”的尴尬局面。所以,中国通胀再来的可能性首先还是在于成本输入型通胀,而不可能在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现消费品价格暴涨的格局。第二个形成当前通胀的可能性是我们通胀预期先行,然后自己为了抗衡风险采取提前囤积商品和对房地产过度投资,这回通过建材品和生活必需品持续的“价格上涨”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第三个使中国陷入通胀状态的可能性是政府主导的拉动经济的行为过猛。这种状况随着宏观控制手段和方法越来越成熟,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中国要远离通胀,就必须要改变当前过度投资的问题,必须及时向公众披露价格形成的过程,必须敢于打破市场垄断,尤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政府应该尽快把经济运行的方向盘交给能够创造市场活力的企业家和消费大众。政府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到通过行政管理价格来避免通胀对社会的负面冲击,避免违背市场自身供求关系来调整价格的规律,相反,政府应该通过降低民营经济的准入门槛的方式来促进价格形成的合理机制,只有这样做,才会带来有利于消费者福利的公平价格水平,也会有利于消费者财富的健康成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总之,对于当前农产品价格的迅速反弹,尽管我们不应该人为地去夸大通胀预期,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一旦通胀形成,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为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准备好充足有效的应对措施。(孙立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