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审计署发布了54个中央部门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被披露的部门中首次有了审计署自己的名字。
“谁来审计审计署”的质疑声一直存在。今天,从自揭“家丑”这一举动中,还是能看出审计署勇于面对监督的诚意。在审计报告中,“很快笔锋一转,进入问题环节”。这种不谈成绩只谈问题的自我批评方式,无疑值得肯定。然而,对审计署的自揭“家丑”行为,在一些网友给予肯定的同时,另一些网友则质疑审计署“有些避重就轻”。
审计署自揭“家丑”之后,之所以仍受到质疑,根本原因恐怕在于,审计署的“家丑”是“自揭”的,而不是“他揭”的。如此,即便审计署的报告再坦陈、再直接,却仍然少了些许说服力,仍然难以消除公众的疑惑。
仔细领悟前审计长李金华的期待,我们会发现,“审计部门被审计”显然不是指审计部门的“自我审计”,而是期待引入“外部审计”。“自我审计”与“外部审计”,虽然同为审计,却有着天壤之别。自己难以查处自己,老子很难监督儿子,对审计部门而言,恐怕同样也是如此。
这些年,河北某审计员猝死酒店前、四川某审计局大修豪华别墅式办公楼、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员办事处豪华别墅等新闻事件,已经告诉我们,审计人员也是凡人,审计部门也有犯错和越轨的时候。正是因为如此,李金华与民众“审计部门被审计”的期待才会如此迫切。
各国的经验也已经证明,“外部监督”总是比内部监督更有效。在已经建立国家审计制度的160多个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审计机关都完全独立于政府,直接对议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审计部门应该向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的监督才是解决审计独立性的最终目标。
早在2007年,中国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效明就曾一次会议上透露,审计署已向国务院起草了一份报告,主动要求引入“外部监督”,邀请财政部和监察部来监督检查审计署。两年过去了,“外部监督”仍未引入,自揭“家丑”才刚开始,这不免让人遗憾。(刘义昆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