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7个月的经济数据出台,全球经济走出衰退企稳回升的迹象日益明显。然而,对经济复苏持续性的忧虑,使得各国央行难以释怀:美国消费数据仍然疲软,经济复苏的资金堆积特征过于强烈等因素,都有可能使经济复苏随时面临夭折。
所以,各国央行目前谁也没有勇气立马祭起收紧货币环境的大旗。进入8月以来,多国央行都做出了继续维持之前的基准利率的决策。少数经济形势更严峻的国家甚至进一步扩大了量化宽松的规模。英国央行日前宣布,将其债券收购规模从1250亿英镑扩大至1750亿英镑,以向英国银行体系增加流动性,成为其今年3月以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最新一波。
如此看来,全球的货币流动性目前不但不会收紧,相反,其规模仍将不断膨胀。加之各国的货币市场已经完全“动起来”,银行惜贷情绪彻底消除,这些巨额的流动性来回于股市和期市等市场的数量条件和流通渠道已完全具备,如果监管不力,有可能形成更大的新的泡沫。
实际上,目前的金融市场泡沫化趋势几近确立,如果货币政策继续维持6个月到12个月以上的宽松状态,新泡沫膨胀的速度或将超出多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的预期。目前,道琼斯指数10000点近在咫尺、MSCI全球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达到15%左右、追踪全球超过2000家对冲基金的Eurekahedge指数连续五个月走高。
这些数据都足以反映出股市上扬使得资金加速重回以炒作为看家本事的投资主体,大宗商品前几个月的加速走强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些过剩流动性进一步堆积泡沫的判断。10月交货的NYMEX原油价格已经达到74美元/桶,为今年这波反弹以来的新高,并且将7月份滑落至60美元/桶的那根阴线完全吞没。LME铜价已经站稳6000美元/吨,接下来极有可能创出年内新高。
现在看来,在各国央行步入货币政策放松周期的尾声之际,也就同时陷入了深深的进退两难之中。一方面是依旧脆弱不堪的实体复苏和金融海啸可能重来的预期,另一方面却对应的是不断上扬的资产价格泡沫和一触即发的全球高通胀幽灵。二者皆不是省油的灯,各国央行哪个也得罪不起。
而目前更大的麻烦在于,在全球经济没有找到新的增长引擎之前,经济复苏注定了是脆弱不堪的,本轮经济的快速回升其本质是流动性堆积之下的回升,而非实体经济层面出现真正的好转。
现在大致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全球资产价格的飙升,由大宗商品价格带动的CPI通胀或许将很快到来,估计最迟在明年年底全球各央行就不得不收紧货币环境,从而遏制住通胀的失控和资产价格的更大幅度飙涨。与之对应的实体经济情形则是,在没有找到类似于基础设施、军工产业、IT产业和房地产业这样的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之前,由于流动性的逐步收紧,实体经济将再次探底,世界经济将被迫进入“滞胀”时代。当然,在全球货币政策没有真正收紧之前,金融市场将陷入一段牛熊杂居的时代,资产价格“在大幅震荡中向上泡沫化”是未来几年的总趋势。
对于中国来说,情况则不同。由于欧美国家在前一段放松货币环境主要采取的是价格型工具,而中国主要是依赖于准备金率的下调和天量信贷为代表的数量型工具。因此,一旦流动性从数量上开始收紧,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立竿见影。我们期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的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层次融资渠道的得力措施,促进实体经济的长足有效发展。(倪金节)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