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9日电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牛犁和中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29日做客新华网访谈,解读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专家表示,定价机制中对“22个工作日”等有意模糊化的处理,有助于避免投机、囤货等现象的出现。
主持人说,现在来讨论一下现在这个机制里制定的这22个工作日。因为这22个工作日,包括这次油价正好是在这个节点上进行了调整,那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和顾虑呢?就是会有一些会有囤积居奇,他看着国家油价在上涨,说一个月之后保证会上涨,那我先囤着或者不卖,这种情况网友担心得比较多。
牛犁表示,这个问题以前发生过,就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有一次成品油完成盯住了新加坡市场,而且规定幅度超过了百分之多少、持续多长时间就必须得调,那是相对死的机制,因为很清楚,大家一算都很清楚,这就导致了投机、囤货,甚至快要到调的时候,出现了尽管油很多,但是大家加不上油的局面。我个人理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有意模糊化的处理,一个是连续22个工作日;第二个还要移动平均;第三,还是作为布伦特、新塔(音)三地还要加权处理,简单处理别人还好算,但是加权权重是多少是不被更多人了解的。所以这样的处理有助于模糊化,而不是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到了22个工作日就必然调整,包括调整幅度不见得是涨多少就调多少。
所以,至少最近几次的两涨一跌是完全按照这个做的,但是现有的机制规定是我可调但并不必然调,所以这就预留了一定的时间,调整的幅度还要根据宏观经济的基本形势、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市场供求关系这些都来控制一下,这也有助于避免投机炒作的因素。
王震表示,囤积或者投机即便是完全市场化都会存在的,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只不过我们的调价周期稍微长一点点,至少是一个月的时间来调。这样大家可以回头算,会增加一些这样的风险。但是刚才牛主任也提到了这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而且现在很多人并不清楚真正是怎么算出来的,大家想得也都不完全一样,我觉得这也是政策的高明之处。
大家都在讲22个,但是谁也不完全明白,而且你会看到大家算得都不太一样。那我觉得既然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发改委有一定程度的管制价格权力,他当然不能完全透明,完全按照那个执行了就不是目前这个阶段能承受得了。 (据新华网直播文字整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