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声令下,从去年底开始,我国几乎所有城市都陆续加入了自来水涨价的大合唱。尤其最近两个月以来,包括广州、上海、天津、沈阳、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都举行了水价上调听证会。与此同时,在一场“解读水价问题”的小型论坛上有专家语出惊人:“不能因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价”、“低水价是资助高收入者,而不是资助低收入者”。有人还建议,可以通过多收的钱来补贴穷人用水。
专家就是专家,见解果然不同凡响。多收富人的水费再来补贴穷人,既能保证供水企业多收钱,又能促进公众合理消费水资源。“劫富济贫”,多好啊。但是对于这样的高见,不仅高收入者骂娘,如果操作不慎,还会误伤穷人。
水价上调以后,参照低保户的做法补贴喝不起水的人,表面上看是个好建议,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水价大幅上涨,影响的不是少数低保户,而是大多数夹心层。事实上,百姓不懂什么高深的经济理论,他们需要的是不涨价的穷人经济学,而不是“补贴”这块画饼。
水价低了,就会让富人搭便车。按照专家们的逻辑推算下去,到处都有便车,穷人能上,富人为何不能?那是否意味着供电、天然气、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行业都要大幅涨价,规避富人搭便车呢?在笔者看来,即使要劫富济贫,也应该通过税收杠杆来实现,没有理由拿公共产品做文章。
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看,上调水价的理由也似乎冠冕堂皇,但也经不起推敲,因为,用水量是一定的,无论水价高低,对于穷人来说,都不会浪费水;富人因为不在乎那些水价,该怎么用水还是怎么用。
在商言商,企业要赢利的急切心情不难理解。但众所周知,水是自然资源,城市供水又是属于具有天然垄断属性的公共服务行业,带有一定的公共性。公共事业的首要目标并非赢利,不能简单地以市场眼光来衡量水产品的价格,还应为消费者算细帐,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给百姓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这种时期,公共品更不能轻言涨价。
而且,城市供水以地域分界,全城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消费者根本没有选择余地。专家显然不能用纯市场眼光衡量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与供水企业保持高度一致的涨价思维,为供水企业涨价制造舆论空气。而应该体现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树立民生情怀,站在公共立场上说话。
自来水“涨”声四起,一方面供水企业不能把自己简单地界定为经营性企业,用纯市场眼光衡量供水服务;另一方面,政府要体现公共责任,不能“耳朵根子太软”,被企业与专家惊人之语所左右,而应及时对涨价进行干预。(叶祝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