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股市跨过3000点后迭创天量,多空双方分歧很大,大家对宏观政策的变化更加敏感。上周五,报纸上又在头版公布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们提出“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微调宏观政策”,以“防止货币信贷超长规模增长可能引发通胀风险和金融风险”。如何来理解、解读全国人大财经委的意见呢?
中国从2008年秋冬提出上述宏观政策后,2008年12月紧急投放了8000亿贷款,今年上半年又新增贷款约7.4万亿。里边包括基建投资的4万亿及向企业投放的生产、流动资金。
这么一个大国,这么宏大规模的贷款、投资下去,第一,不可能马上或提前收回,也不可能终止后续生产贷款,否则,一些大的工程项目立即停工、下马。第二,如果立即收回,既是一种违约信用行为,而且将企业置于歇业、破产的死地,还会将银行业拖入呆、坏账的深渊,中国经济立刻会掉入冰窖。因此,立即作出大的、根本性调整,其实是不可能,也是危害极大的。因此,只能在“国内外形势变化”时,“适时适度进行微调”。
部分专家担心超常规增长信贷会引发通胀,对此,我认为其实通胀在近一年是不可能发生的。1.我国经济中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加之这次的4万亿投资中,不仅是生产资料,而且生活消费品也存在产能过剩。2.外贸出口持续下降,不少出口型企业转内销,供过于求更甚。3.就业问题。4.我国夏粮连续6年丰收,而粮食丰收之年出现通胀是很难的。5.货币增发引起的充裕的流动性,一般易进入股市与房市(即资产),我国股票市场近半年来持续走好,吸纳了大量资金。6.房地产市场又起高温,房子一涨,谁敢消费,抢普通商品呢。(谢百三 新浪博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