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国内的市场需求而言,根本就支撑不起近两个月来的三次油价上调。脱离了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定价机制,难免会顾此失彼。
距离上次成品油提价不到两周,各地又纷纷掀起了降价促销热潮。在广东,中石油和中油BP也加入到降价促销行列,其中中石油部分加油站93号汽油每升降幅达0.3元/升,甚至回到了此次调价之前的水平。北京部分加油站巨大的“93#汽油直降0.2元”的宣传海报同样夺人眼球。
行政部门主导油价涨价,其后市场却随即采取降价促销,如此的价格反复现象在今年已经出现了多次,这种成品油销售企业逆市场利益而动的行为值得玩味。
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依然存在明显不足,行政主导的定价机制难以符合市场定价的基本规律。依照现有的定价公式,国内成品油价格是以海外三地的原油价格为基础,再加上炼油企业的合理成本后而得出。由此可见,该公式能够符合市场规律的前提在于,国内成品油加工所使用的原油应全部来自于海外三地市场,且三地各自所占比例完全符合行政部门所确定的比例标准。然而,现实中国内炼化企业所使用的原油只有不到一半来自于海外,另外一大半则来自于国内的自采原油。而海外采购原油与国内原油成本相去甚远,当下国际原油价格为60美元/桶,国内的石油开采成本不过每桶6到8美元而已。正因此,石油企业得以用国内的低成本来享受国际高价格,作为成品油加工生产的供给方,本身就存在着下调价格的巨大成本空间。
再来看看需求方,国际市场油价的需求影响因素甚多,不仅包括正常的能源消耗,还包括国家战略因素、地缘政治变化、石油储备调节,以及投机资金的炒作等多个方面。国内的成品油需求与上述这些因素的关系并不大,主要是由国内经济运行的态势所决定。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企稳至复苏的阶段,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消费需求都处于相对低位。在这一经济背景下,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根本不可能出现大幅度增长。换句话说,以国内的市场需求而言,根本就支撑不起近两个月来的三次油价上调,更何况是大幅度上调。
供给方有降价的冲动与空间,而需求方则根本无法支撑涨价,这就是成品油价格上调之后企业却主动降价促销的内在原因。但需要指出的是,促销毕竟只是局部现象,如果不尽快修正成品油定价机制,那么被扭曲的成品油价格还会伤害中国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复苏态势。当下的中国经济仍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除去受到政策倾斜的大型国有企业外,多数中小企业以及农业生产仍然相对低迷。后两者本身消化成本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极致,此时国内油价再度不计后果地上调,极有可能进一步伤害它们的复苏前景。之前在6月初,成品油价的上调就曾因为担心提高夏收成本而被推迟。由此可见,脱离了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基础的定价机制,实施起来难免会顾此失彼,甚至背离了调控政策的基本导向。
从长期看,行政所主导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只能是权宜之计,让成品油调价不再遭遇争议的唯一办法,就是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则的供求竞争机制,彻底打破两大石油巨头垄断产业的现状。通过政策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参与石油市场竞争,这才是让市场机制最终得以自发决定价格的必由之路。 (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