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改委6月30日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后,有关这次调价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先是有报道称,涨价后的国内油价已高于美国;后来,中石化“权威人士”细细解释中美油价构成,否认了这一说法。昨日,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进一步说明,目前国内油价仍低于国际水平。
成品油供应商解释完了“油价上调合理”,仍难消人们的疑虑:涨价后,为何许多地方加油站都在进行降价促销,与涨价效应形成对冲?
国内油价还没涨到位?
昨日,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跳出中美油价比较的话题,站在“国内国际”这个更高的角度对日前的调价动作作出说明:6月1日我国汽柴油零售价格每吨上调400元,对应的国际原油价格为每桶51美元,按新机制计算还有7美元的价格没有到位;6月30日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600元后,对应的国际油价为60美元,按新机制计算还有8美元的价格没有到位。尽管当前国际油价已回落到每桶63美元,但仍然高于目前的国内成品油价格。
去年6月20日我国调整国内汽柴油出厂价后,国内汽油最高零售限价为每吨7553元,与目前国家规定的汽油最高零售价每吨7530元接近,而去年国际油价却远远高于目前的水平,这引起社会对当前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广泛质疑。
对此,中石化专家解释称,首先,由于消费税改革及相应的附加税的提高,去年同期和目前看似同一水平的成品油价格对应的不含税裸价差异较大。他分析说,与去年的汽油价、税结构进行比较,目前价格中每吨汽油的税金绝对额增加了1222元。目前每吨汽油价格中税金为2735元,税金在油价中占36%左右,不含税的裸价为4795元,按定价机制对应的国际油价为每桶60美元;而去年每吨汽油价格中税金为1513元,不含税的裸价为6040元,税金在油价中占20%左右,按定价机制对应的国际油价为每桶80美元。此外,去年同期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相比远未调整到位,国内炼油企业承担了巨额炼油亏损。
内外油价是否有可比性?
成品油供应商的解释,似乎并未完全平息人们心头的疑虑。
一位人士就很不解:油价最近一次上调后,我看到石油系统或与石油有关的一些专家出来为高油价辩护。我真的很奇怪,这些说中国油价低的石油专家和高管,为什么就偏偏不去看大多数老百姓的收入要远远低于美欧民众的水平?难道要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就非得要高到老百姓用不起油?
而据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计算,按照目前每升6.37元的油价,剔除政府税收后石油公司真正拿到的销售收入约4.08元,而美国剔除税收后石油公司拿到的收入是3.64元,英国则是3.294元,日本是3.4元,都要比中国的石油公司低。这才是石油公司即使在消费疲软的情况下也要上调油价的真实原因。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仅就价格简单比较,相对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国内成品油价格有点偏高。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成品油价格构成不同,两国间油价没有太多可比性。如国内成品油价的税负比美国高:美国汽油零售价的税占比为15.36%,而中国的税占比高达36.22%。
经营不善要由消费者买单?
在油价该如何进行内外比较的问题上,相关方各说各理。然而,最新调价后,一个怪现象不断发生值得关注,那就是一些地方炼油厂以及加油站均在降价促销。
如山东等地炼油厂多次对汽柴油批发价进行下调,下调额度达到200元/吨。与此呼应,石家庄一些民营加油站也再次打出降价促销牌。而京城外资、民营等数十家加油站在调价次日就立即降价促销。这些加油站多拿市民常用的93号汽油“开刀”,最便宜的价格比市场价每升便宜0.3元。
有人分析,一边是国家以政令形式提价,一边却是企业的自主降价,这是一种怪现象。这个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初对石油行业进行拆分,本应同时放开石油价格,但却迟迟没有放开,从而让石油公司有了口实,使得它们一方面可以将经营不善的责任推到政府身上,另一方面要求油价与国际接轨,把国内开采出的原油卖出国际油价的高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