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价格在国际油价上调的情况下,上升空间极为有限,而且,按照目前的调价规律,一旦国际油价突破80美元,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将彻底被废,油价又将回到以前高不成低不就的扭曲境地。
对6月30日成品油价格上调每吨600元的举动,一如既往地受到了质疑。
相对6月1日的涨价,本次涨价不仅理由更不充足,在时机的选择上亦给外界“迫不及待”的感觉,恰好凑够22个工作日之后立即上调,而且上调的幅度超过了外界的预期。从国际油价的表现看,从6月1日到6月30日,国际原油期价走势基本处于盘整期;据业界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原油供求基本面并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但实际上,油价不仅“及时”上调了,而且上调幅度远远超过了预期。这样,经过调整,根据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油价,出现了两大尴尬的“背离”:一是与国际油价背离,中国的油价高于与中国资源禀赋相似的很多国家的油价。按照目前每升6.37元的油价,剔除税收后的价格应为约4.08元。美国新泽西州目前每升油价约4.56元,税收后的价格为3.64元;二是实际销售价格与历史走势的背离。现在,北京汽油每升6.37元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国际油价147美元时的高位。(7月3日新华社电)
这两种“背离“意味着,如果国际油价未来继续上升,按照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则国内油价必须继续“接轨”上调,可现实的尴尬是,即使剔除燃油税改革的税收因素,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已经顶到了天花板上,这使得成品油价格在国际油价上调的情况下,上升空间极为有限,而且,按照目前的调价规律,一旦国际油价突破80美元,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将彻底被废,油价又将回到以前高不成低不就的扭曲境地。
更为尴尬的是,就在成品油价格上调之后,因为国内成品油需求的严重不足,成都、昆明、南昌、合肥、浙江、福州等地均出现了每吨200元—500元的跌幅,重庆、成都地区下跌幅度全国最大,比如,重庆柴油下跌100多元/吨,汽油价最多降了500元/吨,几乎抵消了6月30日上调成品油价时600元/吨的涨幅。这意味着,成品油价格上调不仅没有民众的理解,更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应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公共政策调整的经典案例。
自燃油税改革以来,民众对成品油价格的每一次调整无不质疑重重,究其根源无非有两点:一是政策本身不透明。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哪些国际原油价格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利润和成本又是多少,从来都是糊涂账。二是对政策的解释不透明。明明国内油价明显高于国际上很多国家,但有关部门负责人仍表示我国的油价比大多数国家低,不但不给出成品油定价的透明公式,反以防止国际投机应对。这种不能真诚面对民众的“政策解释学”,不仅无助于政策的公正,更有损于政策的权威。
笔者一直呼吁成品油定价公式透明化,要么与国际彻底接轨,要么实行完全的价格管制。现在这种既高于国际油价,又与国内石油供求基本面背离的价格管制,实在让人看不懂。看看绝大多数油价完全透明化的国家就知道,凡是价格机制完全透明化的,投机者就不会有任何政策空间和机会。(马光远 学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