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楼市走向分歧大 热钱并未大规模涌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股市楼市走向分歧大 热钱并未大规模涌入
2009年06月05日 09:48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热钱这个幽灵再次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机机会,近期,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热钱推动。中国香港更是成为近期热钱扎堆的地方。

  热钱正在或者已经潜伏进入内地的说法甚嚣尘上,更有甚者称近期内地股市和楼市大涨,就是热钱推动的结果。新一轮的热钱涌入是否就在眼前?

  推动港台资产价格飙升

  “4—5月份以来,中国台湾和香港的股市和楼市资产飙升,确实和热钱大规模进入有关。”正在台湾考察的广东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黎友焕告诉记者。黎友焕长期跟踪热钱流向,是广东社科院热钱课题研究组负责人。

  黎友焕的说法,与花旗银行最新的研究结论相吻合。花旗银行的最新研究报告亦指出,在过去的6个星期内,平均每周流入亚洲的资金特别是流入香港的资金,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时每周流入的资金量水平。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此前也透露,自今年1月份以来,香港金管局已向市场投放了价值超过439亿美元的港元,来对冲热钱,确保港元兑美元汇率保持在规定的交易区间内。而据市场人士预计,本轮流入香港金融市场的热钱高达5380亿港元,已接近2007年10月期间涌入香港的6690亿港元的热钱规模。

  热钱大规模流入港台,购入股市、楼市资产,带动港台股市楼市资产快速膨胀。以香港为例,据统计,港股5月份急升17%,是35年来升幅最大的一个5月,且日成交量动辄超千亿港元。黎友焕指出,热钱涌入显然是港股急升的直接动力。楼市方面,据香港土地注册处6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5月份住宅楼宇买卖合约共1.18万份,按月增长了19.6%,按年则上升了42.3%;合约总值394亿港元,按月升24.8%,按年更是大增50%。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表示,今年前5个月香港楼价已自低位回升10%。

  进入内地正在犹豫之中

  热钱在香港、台湾兴风作浪,自然会引发热钱会不会大规模流入内地的担忧。5月份以来,A股在银行、地产、资源类股票等蓝筹板块推动下不断创出反弹新高,且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内地多个大中城市楼市也在5月份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由此也带出“热钱已经潜伏进入内地并推动股市楼市”的说法。

  对此观点,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充分证据支撑热钱大规模流入境内的观点。“现在内地股市和楼市走向分歧很大,趋势并不明朗。热钱不会因此贸然进来。从QFII来看,现在QFII额度都没有用完,且还在不断赎回。内地对外汇管制得比较严,且反洗钱力度越来越大,如果热钱要进入中国内地,为什么不走QFII这个合法渠道?”

  海通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佘闵华也表示,近期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暴涨,主要是因为对经济复苏预期比较强烈,加上通货膨胀苗头也已经出现。“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反应。内地股市和楼市的上涨,也主要是这个因素。与投机性强的热钱关联度不是很大。”监测热钱的基本方法,就是用新增外汇量,减去外资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得出的数据基本上就能大致可以看出热钱的流入量。“从近两个月的数据看,并没有显示热钱大规模流入内地。”

  黎友焕告诉记者,现在热钱主要集中在香港和台湾,他们对是否该进入内地正在犹豫之中。

  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热钱动向

  上一轮热钱大量涌入内地,主要是看好人民币升值。在叶檀看来,现在大量热钱滞留在香港、台湾而不进入内地市场,主要是对人民币短期内会不会升值感到担心。“必须在形势明朗的情况下,大机构才会选择进入中国内地。”

  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在6.82—6.83之间徘徊了很长时间。6月1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展开他上任以来的首次中国之行。在北大演讲时,盖特纳表示:“美国政府支持强势美元政策,并保证中国金融资产的安全。”“要让中国放心,美国必须确保美元的强势地位,不能过快贬值。因此,盖特纳也没有强烈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叶檀指出。

  另一方面,中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无疑会将出口行业进一步推向悬崖,这也是政府不愿看到的。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认为人民币会在近期重拾升值之路。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首席经济学家贝哲民指出,人民币将从今年4季度开启升值之旅,将在未来12个月内温和升值2%。2009年4季度末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将为1:6.7,到2010年2季度末将为1:6.5。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表示,今年年底重启人民币升值之路将是大概率事件,2010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大概在2%,2011年之后会明显加快。人民币升值预期一旦确立,热钱流入就在所难免了。(田志明)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