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油价依规上调为何仍遭民众抱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时评:油价依规上调为何仍遭民众抱怨
2009年06月02日 09:13 来源:西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同时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要努力做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的衔接,确保市场供应。这是上月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公布以来,国家首次随国际油价变化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6月1日《西安晚报》)

  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照例引起民众抱怨。与以往不同,此次民众意见主要集中于“发改委说话不算数”——调价前3天发改委还表示“近期不会上调油价”,没想到所谓“近期”仅是3天时间。

  油价每调一次,民众就抱怨一次,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何时上调油价以及上调多少,发改委其实也很为难。一方面是石油巨头咄咄逼人,并有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摆在那里,另一方面要顾及民众感受,顾忌油价上调对经济复苏产生影响。实际上,若干年以来,发改委一直在为油价所累,涨价、不涨价、降价,无论怎样调控油价都吃力不讨好,石油巨头难言满意,民众更是愤愤不平。油价,成了损伤发改委公信力的一大罪魁祸首。

  发改委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想从矛盾中抽身,于是有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这个机制试图向公众表明,油价涨跌不再由发改委说了算,而是由“机制”说了算,由国际油价说了算。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后,或涨或跌,民众要埋怨,就埋怨国际油价吧。

  经过这几年的纷纷扰扰,人们已经接受了油价与国际接轨的事实,甚至盼望着油价与国际接轨,现在又有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按说问题已经解决了,可为什么油价依照规定上调,民众还是不断抱怨,并把矛头指向发改委呢?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发改委说话不算数”,也不在于国内油价随国际油价上涨,而是在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两大缺陷——建立在不合理的油价基础之上,建立在石油企业成本不透明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去年底制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时,国内油价明显高于国际油价。既然基准油价是虚高的,那么无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如何运转,或涨或跌,国内油价将高于国际油价;另一方面,国内油价不仅与国际油价相关,还与国内石油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关,而石油巨头的运营成本几何、利润多少,始终是一笔不公开的账目,百姓看到的只是石油巨头一边大喊亏损,一边成为最赚钱公司。

  有此两大缺陷,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所能发挥的作用,便只限于油价涨跌幅度与国际接轨,而不能真正让油价与国际接轨。老百姓能接受或盼望的油价与国际接轨,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基础油价接轨,二是油价涨跌幅度接轨,三是油企运营成本接轨。

  此前笔者曾撰文呼吁,比制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更重要的,是给普通百姓一个看得懂的成品油价格换算公式,让人们能够根据国际原油价格,换算出国内成品油价格。先让基础油价与国际接轨,然后公开石油企业运营成本,再提供一个成品油价格换算公式,如此,每次油价涨跌将以看得懂、摸得着的方式进行,自然会平息民众抱怨,而发改委才能真正从油价涨跌的矛盾中抽身,不再继续为油价所累,从而避免自身公信力受损。

  (晏扬 作者系评论员)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