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停车费上调 有车一族省钱攻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北京停车费上调 有车一族省钱攻略
2010年06月12日 09:47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市4月1日调整停车费至今已两个月有余,细算起来,单笔停车费不起眼,可长久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与其多有抱怨,何不琢磨点省钱攻略?

  搭伙拼车“摊”车费单位在金融街商务区附近的小李,和单位的两位同事商量了一份“三人出行计划表”,从4月1日起,三人一起拼车,每人轮流开两天,负责接送上下班,然后月底均分停车费。两个月下来一算,每人每月停车费能省二三百元,不仅如此,还收获了原本没想到的惊喜,那就是尽管现在实行限行,但这三人每天都能享受坐私家车上下班的便利,因为各自车的尾号都不相同。据了解,自打停车费调高后,不少网友都提出了搭伙拼车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可行。

  就近找个省钱地虽然停车费进行了调整,但也就局限于城区内13个重点区域,因此同一个区的不同地方,停车费不相同;就是同一块地方的不同大厦,停车费也不相同。对于正好处于涨价区域的车主来说,在附近区域,找个便宜点的停车场,抑或是附近小区内停车场,然后步行去单位上班挺好的,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日前,部分媒体刊登了“北京38个高价路侧停车位被撤”的消息,原因是空置率太高。记者获悉,13个重点地区空置率较高的部分路侧停车位,将被分批取消。

  选择停车优惠的购物、餐饮场所此次调价主要针对一类地区范围内的停车收费,13个区域大都是商业区,而在此地购物满一定金额可免费停车若干小时。

  “我们商场的地下停车收费从4月1日以后调价,但购物免费停车政策不受影响”,王府井百货大楼市场营销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大楼购物满300元,可免费在地下停车场停车1小时,每天下午5点以后直到10点闭店,来店的顾客均可免费停车。

  西单商业区的大悦城地下停车场,4月1日停车费将从原来的2.5元/半小时涨为3元/半小时,但针对VIP会员和购物满200免费一小时的政策,没有变化。中友百货地下停车,也将由原来的2.5元/半小时涨为3元/半小时。不过,原先在中友购物并没有停车优惠,因此中友百货认为,此次停车涨价应该对商场销售没有影响。“西单地区本身就难停车,一般开车来购物的顾客比重也不太大。”中友百货企划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中关村区域内的家乐福中关村店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来家乐福购物的顾客可免两小时停车费,在中关村地区停车费调价后,家乐福免费停车政策没有变化。

  一家处在停车涨价区域的大商场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北京商业网点分布多,而且哪一家商场的商品都差不多,顾客的心理是:如果在你这儿停车贵了,那我就不来了,还可以去别的商场嘛!因此商场们都不会轻易砍掉购物停车优惠政策。”尽管说的是大实话,但到这些区域商场购物前,还是先打听清楚了为好,因为各商场政策既不相同,而且也是在变化之中的,打个电话的举手之劳,能减少因变化带来的些许不快。

  其实餐饮也是一个道理,记者周末走访了多家餐馆,均表示虽然停车费上涨,但顾客就餐即免车费的优惠不会改变。

  地上停车改地下按照新规定,4月1日后,地上车位的收费标准将高于地下车位,而且相比于地上,地下车位的涨价幅度并不太高。对于不愿费事的车主们来说,从地上停车场改到地下停车场,也成为一个可以省钱的招数。

  出行选公交节约停车费的招数挺多的,可出门坐公交,也是人们提得最多、被认为最经济的方法。人们可以看到,13个重点区域基本上都通了地铁,而乘坐地铁是效率最高的,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道路上车满为患,依然可快速运行。但对于有强烈购物的人们来说,可能唯一不方便的是拎着大包小包上下车,哪有坐着私家车来得舒服呢?据了解,除了已经运营的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13号线、8号线和机场快轨外,到今年年底,地铁房山线、大兴线、亦庄线、昌平线和15号线等也将陆续开通。另外,今年本市将实现公交出行比例38%的目标,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客货运输服务体系。

  不光是北京,上海、广州甚至更多的一些省会城市目前都有重点商业区停车费大幅上涨的趋势,看来节省停车费的招数具有相对的普遍意义。(孙笑萍)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