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大单不新鲜 避险资金涌入银行理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百万大单不新鲜 避险资金涌入银行理财
2010年05月28日 09:4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虽然并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资金从楼市、股市转向银行理财市场,但不可否认的是,最近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再度热销,不少客户甚至以动辄上百万元的资金认购。

  产品供不应求VIP也要排队预订

  回想过去,经常要费尽唇舌之力,中行的客户经理王蕊觉得现在的工作轻松了不少。“好像一下子就变成了卖方市场,最近一段时间理财产品的销售异常火爆,很快就能达到募集上限,尤其是期限短、风险较低的产品,即便是中银理财贵宾卡的客户有些热销产品也要排队预订。”王蕊说。在王蕊看来,这可能和股市、楼市行情低迷有关,不少资金撤回银行寻求稳健投资渠道。同时,由于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回落,也造成了银行理财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工行的一位理财顾问告诉记者,该行最近几款产品卖得都很好,还有客户买了100万元的“工银财富”专属信托投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不少客户都是因为不看好股市转投银行理财的。“有位老客户,一直在一级市场打新,以前在我们行都是选择可以随时赎回的循环理财产品。但最近新股不断破发,这位客户就转而购买了一款稳健型产品。”他说。

  记者又走访了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发现不少银行的中短期理财产品都销售得很好,而来自股市和楼市的避险资金是追捧这些产品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不过,这些资金更看重的是银行的安全性,保本型产品更受投资者欢迎。

  信贷类萎缩发行略有回落

  受信贷类产品的政策压制,5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回落,这或许也是带动热销的原因之一。据记者了解,今年3月、4月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增,一度扭转了春节前后理财产品发行量锐减的颓势。不过进入5月份后,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又出现了回落态势。统计显示,今年3月、4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分别达到了875款和958款。而截止到5月25日,当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只有500多款。

  分析师认为,这跟信贷资产类产品发行减少有关。一是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在未来银行信托合作中,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其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二是银行能够推出理财产品的信贷资源减少。

  不过,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小有提速。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上周(2010年5月14日至2010年5月20日)28家银行共发行153款个人理财产品。其中,24家中资银行发行146款,4家外资银行发行7款,发行总数较前一周增加11款。

  普益财富同时表示,上周11家银行发行了30款信贷类理财产品,较前小幅增长,但依然保持低位。近期受“信贷类理财产品将纳入银行表内监管”的传闻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特别是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有所回落。而一旦信贷类理财产品被纳入表内,银行资本占用压力增大,其发行此类产品的动力必然受到影响。

  短期化趋势依旧明显收益率持续上扬

  在当前银行理财市场中,短期、超短期产品依旧抢眼。工行的“灵通快线”、建行的“乾元理财”、光大银行的“活期宝”、交行的“天添利”,各家银行的“一日理财”产品都成了投资者的“香饽饽”。据记者了解,此类投资期限不限的“一日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多为国债、金融债、央票、货币市场基金等资金安全性较高的投资渠道。

  普益财富的统计也验证了这一点。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现象依然明显,其中,1个月以下(含)理财产品发行数为36款,比前一周增加6款,市场占比为23.53%;1个月至3个月(含)理财产品发行数为51款,比前一周增加3款,市场占比为33.33%;3个月至6个月(含)理财产品发行数为27款,比前一周减少3款,市场占比为17.65%。

  普益财富研究员黄琦表示,在通胀预期和升息预期的影响下,加之股市的“绿脸”,为满足投资者要求的流动性,银行更倾向于向投资者推荐短期和1个月以下的超短期产品。

  而且,近期这种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在持续上涨。上周,工行公告,上调“灵通快线”无固定期限和七天滚动型两大类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这是该行今年第二次上调该产品预期收益率。事实上,记者了解发现,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新近发售的几款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提高,1个月期产品平均收益约为2.4%,3个月期产品收益超过3%,均超过2.25%的一年期定存利息收益。(记者 刘振冬)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