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银行等渠道分成问题,导致基金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临盆难产后,记者日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经过协商和修改材料后,基金公司同部分中小银行和券商渠道合作的第一批产品已经得到受理,预计本周将正式启动发行。但是掌握了最多客户资源的四大行,依然与基金公司处于“僵持”当中。
“一对多”临盆难产
好事多磨。今年6月,基金公司专户“一对多”业务正式开闸,让诸多基金摩拳擦掌。但是,专户一对多合同的实施细则一等就是两个月。8月中旬,细则出台后,各大基金公司上报了上百只产品,但是紧接着管理层对银行的“业绩提成”提出了不同看法,导致方案不得不搁浅。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相对于公募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最大的吸引力来自20%的业绩提成。据悉,在基金公司最初上报的产品方案中,业绩提成要和银行“分肥”。但是管理层认为,银行没有参与一对多的实际投资,不应该去分业绩提成。而银行的态度是,基金专户一对多的客户都是银行的重量级客户,如果不参与业绩分成,并没有推动业务的积极性。
上海某基金公司专户理财部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普通开放式股票型基金销售中,银行可以获得1.5%的申购费,另外按照行规基金公司还要拿出管理费中的一部分作为一次性奖励和尾随佣金。而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无申购费,托管费的费率只有0.25%,管理费率为1.5%只能部分分成。 “一方面,如果无利可赚,基金公司不会去做,但是另一方面如果银行在这块的利润比较薄,也没有动力去推动。”
中小银行先行
据悉,针对分成条款,8月24日证监会相关部门和四大行举行协调会,另外银行渠道也在8月26日举行了沟通会。据了解,沟通结果是四大行依然坚持对一对多业绩报酬的分成要求,但是分成比例则可以与各方协商再定。
无奈之下,基金公司只得转其道行之。与部分中小银行和券商渠道合作的个别基金公司,对业绩报酬分成条款重新修改并上报。据悉,这批产品已经在8月27日得到了来自证监会基金部的受理确认。另外,交银施罗德基金与股东交通银行合作的产品,也在修改相关条款后再度上报。市场预期,产品渠道在四大行的一对多产品依然在“僵持”,而券商渠道和部分中小银行渠道的产品则率先出闸。不过,据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的专户总监估计说,在首批申报的百余只产品中,后者只有不到1/3。
“一对多”风格多样
由于产品还未面世,目前投资者了解到的产品信息多不完整。但记者从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获悉,目前“一对多”产品内部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分化。
从目前好买了解到的信息来看,“一对多”产品中占最大比例的莫过于灵活配置型的产品。以交银施罗德公司申报的产品为例,其股票、权证、债券、现金、短期金融工具等配置比例均为0~100%,而不像公募基金,要受契约中投资比例的束缚。而据泰达荷银透露,其正在准备的某只灵活配置型产品中还加入了“止损策略”概念,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以追求长期、稳健的绝对投资收益为目标。
目前一些公司也在积极申报基于CPPI保本策略的产品。实际上,这是一种安全性相对较高的产品,在预留一定的上涨空间的同时锁定下行风险,其资产的一部分会投资在安全性很高的产品上,如国债等,以此来达到一定程度上保本的目的。
目前已有华夏等两三家基金公司准备申报QDII“一对多”产品。由于以前“一对一”门槛很高,这使得投资者参与海外市场时只能通过公募中的QDII产品。如果QDII“一对多”顺利通过,投资者在做地区分散时就多了一个选择。另外,鹏华基金公司的“鹏华封基精选”别具特色,该产品准备以封闭式基金作为主要的投资标的,可以打新股及购买债券,但不能在二级市场中直接买卖股票。
好买基金研究中信表示,投资者需要考虑QDII“一对多”与普通公募产品之间的权衡,“一对多”优势在于量身定做、个性化,但专户的优势能否抵消业绩费的损失,投资者还需掂量。某基金公司专户人士透露,“专户主要针对高端客户,这类投资者往往对稳健的要求较高,在单边牛市的时候,收益未必能超过公募基金”。(记者 贾肖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