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为何频频英年早逝 自身也有"风险指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基金经理为何频频英年早逝 自身也有"风险指数"
2009年07月09日 11:32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公募与私募基金行业接连痛失良将。7月5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阿尔法和内需动力基金的基金经理孙延群先生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投资事业,享年41岁。而在两周前,私募元老、深圳晓扬投资公司创始人、原君安证券总裁杨骏,因为肝癌而辞世,让业界留下一片错愕与哀伤。为什么基金经理频频英年早逝?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透露了基金经理不为人知的多重压力。

  业绩是基金经理第一大压力。衡量一只基金的好坏,一个基金经理的能力,就是靠业绩。基金之间的排名天天有,可谓“每一天都是考试”。上海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苦笑道:业绩下滑了,网站上、客服电话里,基民骂声如潮。作为基金经理,夜里睡不着,焦虑、掉头发。如果业绩上去了,基民期望值更高,或者有另一只基金比你强,投资者也会攀比,结果又转化成对基金经理的压力。从2007年至今,A股市场经历了从大牛市变为大熊市再转化为牛市的多次转变,不同板块之间的轮动涨跌更是频繁。许多赖以成功的经验很容易成为惯性思维的枷锁,比如,2008年泰达荷银成长基金在下跌中,靠保守和谨慎夺得收益冠军,但在今年的牛市行情中,已经沦为倒数第三。其根源就是保守的熊市思维没能转化为牛市思维,回报率不过27.54%,只是排行榜首位基金的1/3。每当大盘行情转换,领涨基金时常沦为垫底基金,基金经理只能在压力中煎熬。

  紧跟而来的是赎回压力和规模压力。国内基民喜欢看短期业绩,基金短暂落后就会导致赎回,使得基金规模下降。以泰达荷银成长基金为例,在去年底夺冠后,今年一季度基金已缩水4142万份。据了解,目前基金公司主要是靠每日收取1.5%左右的管理费来生存。基金公司规模的盈亏平衡点在80亿-1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对于只有一两只基金、品牌知名度较低的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很小,连维持日常运作都成问题。当公司的存亡、贫富尽悬于斯,基金经理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不过,就算业绩不错,基金规模大幅上升,基金经理的操作难度也大大增加,又将转化为新的压力。

  此外,研究压力也不可小觑。据了解,基金经理必须研究政策、研究宏观经济、研究板块、研究上市公司,以便在海量的数据和指标中寻找黑马。因此,挑灯夜战、牺牲周末是业内常态。据一位进行全球投资的QDII基金经理介绍,为了了解全球动态,基金经理甚至要在半夜三点爬起来盯美国、欧洲的股市,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辛苦程度可见一斑。孙延群和杨骏都是从业十多年的“老兵”,对于投资的艰辛,自然体尝更多。

  业内人士提出:虽然基金经理是专业人士,但基金不是只赚不赔的投资工具。眼下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不仅有公募、私募基金,更有社保、保险、海外QFII、大户等各路资金博弈,因此,基民的投资心态应该更从容,对基金经理更宽容,以长期业绩来衡量一只基金的优劣,而不是为了短期的业绩波动而苛求基金经理。(丁波)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