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钱"为何去了香港?罗杰斯呼吁去香港买H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聪明钱"为何去了香港?罗杰斯呼吁去香港买H股
2009年06月02日 12: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金融危机给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不过,招商银行与贝恩管理顾问公司日前发布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香港目前依然是内地千万富豪境外资金占比最高的市场,他们在香港的资金多投放于股市、地产和保险等投资。

  本刊记者/杨正莲

  供求失衡

  “快去香港投资港股吧!”在2007年9月的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上,美国投资大师罗杰斯就已经一次次呼吁投资者去香港买H股。

  “假如一只股票在A股市场是90元,而在H股是60元,它们的价格差早晚会逐渐缩小,直到两个价格一致。”罗杰斯认为,同一家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差价高达40%到50%,最后很可能是香港股价上升一点,内地股价下调一点。

  这种价格上的差异无疑对投资者具有很强吸引力,北京律师赖建平就是在2007年7月份进入香港市场进行证券投资的。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证实,自己当年的确是有部分原因受到了这种价差的影响,“既然行情这么好,而香港又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股票,为什么不去?”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这种差价,恰恰反映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在市场流动性、资金面以及交易活跃程度等各方面的不同,“A股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所有资金面临通胀的压力、资金流动性和银行负利率的压力,而H股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国际资金流动活跃。”

  因此,鉴于内地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上创新较少,国内的监管环境更让内地银行难以涉足境外衍生品市场,一些高端投资者不得不选择到外资银行投资,“为了满足资金流动性的需求,部分大陆投资者就开始把视野放在了香港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上”, 鲁政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聪明钱都去了香港”,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如此评价赖建平们热心投资的香港资本市场。

  对于大陆投资者来说,真正具有吸引力的是香港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而A股市场的产品创新显然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整个衍生品市场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平衡完全倾斜。

  这种失衡已经引起监管层的注意。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5月19日在上海出席“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论坛时就表示,中国金融创新的步伐应该继续,“中资银行超过三分之四的是以固定收益为主的理财产品;而外资银行中挂钩型结构性的理财产品却要超过四分之三。”

  诚信诱因

  但是,国内投资者对于高杠杆的结构性衍生产品并不熟悉,“不排除国际投行等各种力量到大陆来忽悠投资者。”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私人银行或者国际投行在趋利动机下对风险揭示不足,却单方面强调高收益,这也是诱发投资者赴港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赖建平就认为自己“被骗了”。他说自己与荷兰银行的交易中,对方存在“故意欺诈”的行为,比如:将“推销员”“股托”身份扮演成“私人投资顾问”身份,骗取信任;将银行与客户的对赌关系描述为“银行只是中介方”;故意欺骗不给中文开户文件,却声称提供了中文;明知其不是专业投资者却故意选择为专业投资者;故意将高风险衍生品描绘为低风险“稳健投资”;任意操控保证金比例等核心游戏规则,等等。

  长城证券营销管理总部副总经理李稷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香港是基于信用的交易,而内地是基于法律的交易,“内地的风险揭示书可以说是全球最完善的了,我们还需要进行投资者教育等,监管非常严格。” 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喻猛国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投资工具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职业操守和诚信出了问题。

  市场作用

  不过,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在香港市场进行交易活动是投资者的理性选择,“他也可以在美国或者其他任何地方投资,在香港投资的同时也许还在内地投资,更何况现在去香港这么方便。”左小蕾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哪里投资只是投资者的个人选择,是市场本身在起作用。

  “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认为,香港所占投资比例大的原因,主要是文化差异相对较少,富豪对香港环境及经济形势相对熟悉,而且香港作为内地资金向境外市场的中转站,可方便转往国外及内地。内地不少企业与香港多有生意往来,因此香港会有部分资金留存。 ★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