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转笔,顾名思义,指以手指来转动笔,让笔在指间做出各种旋转动作。对于转笔,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80后、90后都不陌生,或许还会一招半式,但似乎不会刻意地去练习和研究。但如果告诉你,转笔现已发展成一项运动,一种艺术,可不要觉得惊讶。2007年,天津男孩孙志成在第一届转笔世界赛中获得第九名,此后他和伙伴们开始让笔在指间变换出花样,自由翻转,翩翩起舞,简直连他们自己都在陶醉。
转笔123
招式:
TA(Thumb around normal):目前最普遍,最流行的招式。笔卡在食指、中指与拇指间,中指发力,以拇指为轴绕行一圈,食指自然向后伸,最后食指和拇指将笔捉住。
FingerPass:将笔在四只手指之间旋转,并不使用拇指作平衡。笔从一个方向开始,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不停地转。这个招式大概是四个基本招式中最美观、高速的一个。
工具:
转笔所用的都是特制的笔,一般在45元左右,最便宜的有十几元,有些笔可能因为停产绝版了,一般价值300多元,而用于收藏的笔更贵,可卖上千元。一只价格不菲的笔一般是外形好看,并且易转。而笔的重量、长度、平衡,都会影响到转笔的好转与否。
手指不寂寞
18岁的孙志成在天津的转笔圈子中小有名气,以至于朋友们更喜欢叫他的网名“伊诺”。有关转笔的记忆,伊诺描述了这样的画面:找一个早晨,几个人坐在快餐店长长的凳子前,按捺不住手指的寂寞,从包中掏出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战笔,手法各异地旋转起来。不一会儿,总能吸引许多人驻足观看。然后他们会起身“大言不惭”地向别人介绍——我们代表了天津市转笔的最高水平,这位是孙志成,这位是王立潮,这位高宇翔……
伊诺第一次接触转笔,是小学三年级。“看到一支笔在哥哥手里上下跳跃,我羡慕极了,便模仿起来,学会了基本招式——TA(Thumb around normal)。”2007年12月,他加入 “转笔者之家” 论坛,转笔技艺突飞猛进。一年后,伊诺的技术接近“出神入化”。“我们都是觉得笔在别人手指间快速转动很神奇,开始练习的。”伊诺旁边的高宇翔和王立潮的经历如同复刻版。如今一支普通笔都能在他们三人手里伴着富有节奏感的电子音乐,变换着各种招式,这让很多人觉得转笔非常“高科技”。
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笔,无名指向后发力,中指可以不动或者稍向前发力,让笔成顺时针画圆,这就是最简单的“charge”招式。“看着简单吧,可练起来复杂着呢,练会至少要半个小时。”伊诺笑着说。而公认最难的“backaround fall”,即笔绕着食指旋转一圈后,自然滑向中指,同样旋转后依次滑向无名指、小拇指,王立潮练习了半个月。对这些爱好者来说,一天练习几个小时早已习以为常,几个月才能掌握新招式也很常见。“长时间练一个招式,其实让人很烦。因为这中间要不停地捡笔,还要花心思去想动作的原理,手指间如何发力,如何才能做出来更漂亮些。”伊诺觉得周围人看着转笔很简单,可是很少人能坚持下来。
玩的是乐趣
转笔并非孤立运动。对爱好者而言,各自拿起一支笔,比速度,比流畅,比创意,是他们的乐趣所在。近两年兴起的世界级比赛又让交流平台无限扩大。“他可是世界第九呀!”谈起成绩,众人把目光投向了伊诺,这让他有点不好意思。伊诺掰着手指数了数2007年世界赛的参赛国家,“英国、日本、法国……所有的比赛都是在网上进行,当自己拍完片后,传送到网上,发给裁判,由裁判来评分。半个月一轮,一直持续3、4个月。”那输赢的标准是什么?“首先是流畅度和难度,TA最简单,而Air招式要把笔抛向空中,手半握,笔落在虎口处依然旋转,这就是比较难的了。美感主要从拍摄角度考虑,手型看起来是否和谐,是否有种艺术美。创新则指创建新的招式,新的组合或新的理念。”除了比赛,伊诺难忘的是参加合片。所谓合片,就是自己拍出一套动作来,传送到网上去,由组织者剪辑在一起,如果是个人的合片,就叫“solo”,两个人的合片就叫“tag solo”,三个人以上的就叫“collab”。说起合片的用处,伊诺说主要用于相互间的学习、交流、欣赏,还可以留作纪念。
“笔在指尖飞舞,手、胳膊和笔在一起运动,会有融为一体的感觉。练会了一招,巨大的成就感如同潮水般在心中翻滚。”伊诺认真地说,玩转笔让他远离了网游,“要练习转笔啊,就没时间玩网游了。”在他一旁的高宇翔则摆出文学家的范儿,他认为自从高二那年迫于压力“悲剧性”地读了理科之后,转笔就成了一种精神放松方式,“转笔只是丰富人生的一个方式,而不代表整个人生。”
转笔得到了这些90后的喜爱,即使很多人觉得转笔没有什么意义。“上课还是以听课为主,不玩转笔靠的是一种自制力。”这群爱好者的想法简单而纯粹:转笔只是一项娱乐运动,千万别加进太多内容。如果太着重实际意义,会忽略它的精神享受。(陈伟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