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基金收益稳健 买新国债不如买债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债券基金收益稳健 买新国债不如买债基
2010年05月14日 13:4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债基既有国债的安全 又超国债收益 而信贷调控导致资金往债券市场

  昨日,新的一年期和三年期国债开始发行,票面年利率分别为2.60%及3.73%,股市成为“吞钞机”,国债再受关注。与国债相比,债券基金收益也较为稳定,且可以投资收益相较国债更高、个人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的信用债品种,想要在债市避险,排队抢国债不如买债券基金。

  5月13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跌幅约18%,标准股票基金平均跌幅14.49%

  一、二级普通债券基金净值平均涨幅分别为2.14%和1.31%

  根据l973~1997年的历史统计,美国债券市场的年平均收益率为8.5%。

  在收益上,债券基金可以投资收益相较国债更高的信用债产品,而个人投资者则无法直接投资信用债。

  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债券基金来间接分享债券牛市,不仅获取收益,也可以保障资金流的灵活性。在需要现金时即可选择赎回。

  2010年频出信贷调控政策,银行资金没有出口,则推动债券市场稳步上扬;另外企业融资另寻出路,也带动新发信用债利率上升。

  债券基金收益稳健 平均涨幅超股基

  据统计,截至5月13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跌幅约18%,标准股票基金平均跌幅14.49%,混合偏股型基金跌幅12.73%。同期,一、二级普通债券基金净值平均涨幅分别为2.14%和1.31%,接近一年期同期银行存款2.25%的利率和同期银行理财产品六个月2.28%的收益预期均值。

  而在固定收益产品中,债券基金一年期的收益率则更为可观。

  2009年,同类基金业绩排名第一的鹏华丰收债基收益率达12.18%,而一年以来,农银恒久增利债券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达4.88%,大幅跑赢了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投资者抵御通货膨胀的较好投资品种。

  债市避险最好买债基

  在收益上,债券基金可以投资收益相较国债更高的信用债产品,而个人投资者则无法直接投资信用债。

  收益方面,截至5月11日,企业债平均收益率4.98%,远高于国债收益率。相比13日将发行的一年期和三年期国债,一年期票面年利率仅为2.60%,三年期票面年利率3.73%。

  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债券基金来间接分享债券牛市,不仅获取收益,也可以保障资金流的灵活性。在需要现金时即可选择赎回,而且还能享受持有期的投资收益;而投资国债,如果提前赎回还损失了利息。

  建议:

  配置债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风险偏好偏向稳健或风险承受力较弱的投资者,可配置债券基金,在回避股市大幅波动的同时,也能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农银恒久增利债券基金经理陈加荣认为。

  A股市场波动性较大

  今年以来,在市场避险情绪的影响下,低风险的债券基金也开始再度受到市场追捧,不少优质债券基金今年上半年实现了业绩、规模双丰收。华富收益增强债券基金一季报数据显示,该基金在一季度报告期末总份额为14.38亿份,相较于去年年末的7.38亿份,规模翻了一番,而进入二季度后,该基金规模仍在持续增长中。

  “从目前债券基金的申购情况来看,投资者越来越认可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华富强债基金经理曾刚建议,投资基金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决策,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最好与相关基金品种相匹配。

  目前,流动性收紧、房地产调控、融资压力、高通胀预期、加息预期等都是影响A股的重要变数,使得今年A股市场波动性较大,投资风险也随之加大,投资者可以选择优质债券作为资产配置,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据华富强债基金经理曾刚介绍,从国外基金业来看,债券基金比较股票基金并不逊色,也是普通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可以降低整体基金组合收益的波动性,提高风险承受能力。根据l973~1997年的历史统计,美国债券市场的年平均收益率为8.5%。

  基金经理后市预测:

  长期看债市仍有较大机会

  诺安优化收益债券基金经理张乐赛先生认为,近期股市下跌造成较多资金流入债券市场,对老的债券基金而言是利好消息,有助于已配置券种的价格升高。

  谈到4月份CPI数据公布重拾加息预期,张乐赛认为,加息的影响因素是多重的,预期二季度加息的概率并不大,对信用债和利率产品的影响也较有限,长期看来债券市场仍有较大机会。

  鹏华基金相关人士也表示,CPI持续走高没有基础,近期央行未必启动加息。即便二季度普遍预测的加息兑现,对处于建仓中的新债券基金也是利好因素。2010年频出信贷调控政策,银行资金没有出口,则推动债券市场稳步上扬;另外企业融资另寻出路,也带动新发信用债利率上升,在信用债上有建仓优势。( 记者吴倩)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