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渐行渐近,但投资门槛太高要50万元,普通基民的投资策略或将改变。上周,中证网进行的“股指期货推出后,哪类基金最受投资者青睐”的调查显示,45.28%的受调查者明确表示最青睐指数基金,其次则是大盘蓝筹基金,占比为27.59%。
“后股指期货时代”,基民买指数型基金或者定投指基会赚吗?是否可以借指数基金“绕道”参与?股指期货来了,会进一步“拉伸”、还是会“熨平”市场震荡?期指和指数基金是什么关系?期指门槛高,普通人如何间接投资期指?
概念
股指期货和指数基金分属两个市场
“可简称为‘期指’和‘指基’的股指期货和指数基金,其实分别属于两个不同市场。”业内人士昨澄清这俩听起来有些“像”的名词,股指期货是期货品种,指数基金是基金品种。
“股指期货”全称“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钢材、大豆、原油等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同样也需要投资者较高的专业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一旦方向做反,有可能被强制平仓“血本无归”。其门槛也较高,譬如期指是50万元。而指数基金,普通投资者可通过银行或券商购买,起点一般几百元至1千元即可。它与其他基金最大的区别在于被动跟踪股票市场的某一种指数,并保持95%以上的仓位。指数涨,指基净值收益就涨;指数跌,指基收益也跌。看反了方向会遭遇亏损,但卖出就可以止损。
较常见的指数基金如去年热卖的华夏沪深300、易方达沪深300指数基金,银河沪深300价值等,都是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或自300中“优中选优”挑选100只股跟踪。但指基和期指之间也有密切联系。
“就像大豆是大豆期货的‘现货’一样,期指也有‘现货’,那就是股市上与之相对应的指数。”
目前中金所设计的期指合约,依据的正是沪深300指数,也就是说,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基金,参考标的较一致。业内人士昨还猜测,“并不排除今后会开发中证100指数合约等。”
机会
股指期货推出将提升指基投资价值
沪深300指基
有望被更多基金配置
在上述调查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后股指期货时代,仅有7.19%的受调查者选择偏股型基金,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如固定收益基金19.93%的关注度。
南方沪深300、深成ETF及联接基金基金经理潘海宁表示,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来看,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大盘股指数的市场表现往往都跑赢中小盘指数,股指期货将进一步提升指数基金的投资价值。对于指数基金特别是沪深300指数基金、中证100指数基金,股指期货一旦推出,沪深300指数有望成为市场的重要筹码,并被更多基金所配置。股指期货推出的预期,有望使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价格因资金追捧而进一步上涨,从而对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指数基金产品及那些主要投资于沪深300成份股的偏股型基金构成利好。
未来指数基金
申购赎回将更频繁
此外,股指期货的推出减少了指数基金跟踪误差和提高投资效率。以中证100基金为例,目前申购资金从银行申购到进入基金账户相隔两天,这段时间内如果中证100指数上涨,会造成一定的跟踪误差。利用股指期货,指数基金可通过其杠杆效应使用一小部分资金做多股指期货合约,等资金到账后平仓,从而降低基金的跟踪误差。简言之,利用杠杆效应,指数基金可用0.6%的仓位做股指期货,经过10倍的杠杆放大,就可实现100%盯住指数。
一个可预计的现象是,股指期货推出之后,指数基金申购赎回无疑会更加频繁,单笔额度会更大,这将促进基金管理公司在现有指数基金产品上进行创新,使指数基金能够更有效满足套利交易的需求。
选基眼要“尖”
还是以沪深300基金为主
“由于股指期货本身就以沪深300为标的,因此一旦推出期指,若带动大盘上涨,则最直接受益的,莫过于此类指数基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继续持有指数基金是有道理。但也不宜盲目认购。吴磊指出,基金其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财型;一类是工具型。理财型会择时,并根据仓位调整实现收益最大;不择时的是工具类,时刻保持高仓位,比如指数基金。如果不会择时,则选第一类;如果需要工具,则选第二类。
业内人士还提醒说,将来监管部门出台细则、确定哪些基金可投资期指后,基民有意投资又没50万资金,就可借道这些基金。但挑选时眼要“尖”,比如以往关注的是“它的股票仓位多少,重仓是什么股?”今后则还要关注基金经理对衍生工具的管理能力。此外,随着市场的发展,将来还有可能出现像QDII专门是针对海外市场的基金一样,更细分的可专门针对股指期货的基金。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专家则提醒投资者,还是以沪深300基金为主。
目前,市场已有14只沪深300基金,包括华夏、易方达等去年都先后推出沪深300指数基金。其中,嘉实沪深300(LOF)基金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截至去年年底的规模已接近400亿元,而申万巴黎沪深300价值指数基金本月也开始发行。(徐建华 马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