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尽管股指期货的获批,让机构投资者多了一个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工具。但对阳光私募而言,受政策和期货操盘经验限制,要想真正利用其来管理风险仍有许多难题待解。
受限 “20%”红线
上海智博方略董事长周贵银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后,私募将迎来对冲基金的时代。不过,对于股指期货推出后将如何操作,周贵银表示尚未拟定配置的具体方案,但会在信托合同规定的在“信托资产20%以下”的范围内操作。
而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在2008年发行的阳光私募产品,已有不少将股指期货纳入其投资范围之内,但产品合同中规定的投资额度,也均是不超过信托资产的20%。
对此,深圳某私募人士认为,在这些产品推出之时,正值外界对股指期货推出预期的顶峰,加入此类设计有助于产品的营销。而设定20%以内的额度,则是为了通过监管层的审批。
该人士还介绍说,当时监管层从控制风险的角度考虑,对涉及期货一类的信托产品均采取审慎的原则。
这一说法从侧面也得到了印证,在2008年初,由厦门信托发行的“震雷先行者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因在信托合同中表示将配置不超过30%的期货产品,而被外界称为国内“首只真正涉及商品期货投资”的信托产品。但在其对外公开邀约后,却迟迟没有下文。而据记者日前向该产品的投资顾问上海震雷投资了解的信息显示,该产品至今也没有获得监管部门的正式批文。
期货操盘经验不足
另一方面,期货操盘经验的欠缺,也将对私募参与股指期货的初期炒作产生影响。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有不少阳光私募人士均认为,利用股指期货管理风险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私募机构在精选个股的基础上,可以重仓持有那些值得长期投资的优秀公司。而当判断市场系统性风险较大时,私募可以通过股指期货来规避大盘下跌风险,这样就可以完全不必去卖掉那些优秀公司的股票。
但在知名期货私募人士宁金山看来,目前业界对股指期货仍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大多只是知道有了做空的工具。且据其了解,部分私募虽然也会拿出50万到100万去期货市场中“玩”一把,但他同时提醒,在真正的期货投资领域,这种经验根本无法完全嫁接过去,因为“100万的玩法和1000万的玩法”差别会非常大。
与此同时,宁金山对自身参与初期股指期货的炒作也持谨慎态度。他表示,如果要充分发挥在期货交易手法上的优势,至少要具备三方面的要素:首先是要等到参与股指期货投资多空较量的双方实力均衡;其次是要等到期指的持仓量达到一定程度,保持较高的活跃度;最后则是能达到和证券业界充分交流,对证券市场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记者 张 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