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易非 深圳报道 部分市场人士把基金股票高仓位作为市场见顶的风向标,他们认为基金股票仓位接近88%时说明基金手上已没有多少资金来推动市场了。但一些分析师表示,不能把基金股票高仓位与市场见顶联系起来。漫画合成 尹建
张先生很幸运,他在11月24日的大跌前果断清仓。“当时看到报道说基金股票仓位已接近88%的历史高位,由此判断基金手上已没有多少资金来推动市场了。”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市场投资者像这位张先生一样,把基金股票高仓位作为市场见顶的风向标,从“11·24”大跌来看,这种减仓也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
88%是基金历史上最高的平均股票仓位。但它真的已成为市场见顶的“魔咒”吗?国信证券杨涛、招商证券王丹妮等多位分析师对此均表示,“不能把股票高仓位与市场见顶联系起来。”
“高仓位魔咒”再现
今年以来,这种基金仓位“88%魔咒”已应验了二次,分别是“7·29”和“11·24”的两次大跌。
按照东方证券的数据监测,在7月29日的大跌以前,股票型基金平均股票仓位在88%附近,混合型基金的仓位接近80%。按照渤海证券的仓位监测,当时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6%,亦接近88%这一相对较高的股票仓位。在“7·29”的这次下跌中,上证综指从当时的3478点的最高点一路下挫至2639点,跌幅近乎千点,很多股票包括基金的重仓股从最高点算下来的跌幅达到40%。
而在“11·24”下跌前,基金的股票仓位再度逼近88%的高点。渤海证券的仓位监测显示,在11月20日左右,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4.34%,其中股票型平均仓位为88.97%,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8.47%。同时期的东方证券监测显示,当时从绝对的仓位角度来看,基金平均仓位水平已提升到较高水平,开放式主动投资股票型基金的仓位已达84.43%。这次下跌同样让人刻骨铭心,上证综指在四个交易日里下挫近300点。
对于基金仓位“88%魔咒”,招商证券分析师王丹妮分析,“投资者可能从这种高仓位判断市场最大的主力手上已没有多少‘子弹’了,所以判断市场会下跌。”她不太相信这种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推测,“市场下跌应该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吧!”
国信证券基金分析师杨涛一直坚持对基金仓位的跟踪分析,他更不认同这种“88%魔咒”。“今年6月30日那天的基金股票仓位最高,但7月份却是大涨的局面。”
有基金经理分析,上述两次下跌某种程度上近乎巧合。上一次是担心流动性收紧、经济有可能二次探底,这一次是担心明年有关方面会严格控制通胀,而且“迪拜事件”对市场也有冲击。“11月24日那天是B股开跌说明可能有热钱已经知道迪拜事件,从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但是,部分市场人士相当相信这种风向标的作用。上述的张先生分析说,无论是基金主动提高股票仓位,还是基金因赎回增加被动提高股票仓位,总之是基金手上的子弹已经不太多,加上基金的资产配置趋于同质化,在市场无力上场的情况下,只要有风吹草动,部分基金一定会减仓,从而导致市场下跌的羊群效应,“没有迪拜事件也会有别的导火索导致市场下跌。”
“88%魔咒”能否破除
11月30日,股市的百点长阳再度激发了市场人气,市场出现普涨格局,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交运设备、商业贸易等前期涨幅较好的业绩确定性品种涨幅居前,煤炭板块也表现突出。但在基金仓位仍然较高的背景下,市场究竟能涨多高呢?
多位基金投资人士表示,不会太在意“88%魔咒”,他们最关心的是经济基本面,只要宏观经济向好,市场就会持续上涨。
“前期的市场调整有内生性的需求,但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则是直接的催化剂。”融通基金投资人士认为,随着明年政策的基本定调,在政策面的争论获得阶段性的平息之后,市场反弹在情理之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市场对政策的忧虑降低,这一点对市场构成基本支撑。”
大成基金投资人士表示,“迪拜事件”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短期内,中国股市的大趋势不会为此改变。他们认为,全球各国应对危机的能力都在增强,经济发生持续性衰退的最关键因素是通缩,目前全球各国都在联合起来抵御通缩的威胁,而只要没发生通缩,全球经济即使有波动,也是在增长基础上的波动。
更多的投资人士表示,基金竞争不是靠仓位,而是要依靠投资品种的选择。鹏华中国50的基金经理黄鑫表示,“如果基金的投资品种选择得好,股票仓位低十几个点也没关系。”长期分析基金的兵器财务公司投资人员翁开松说:“接下来指数可能没有大的风险,也没有大的机会,基金投资要成功更多地要靠持股结构。”或许,避开同质化的配置正是市场战胜“88%魔咒”的有效方法。
此外,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市场打破“88%魔咒”的有效方法就是不断有新资金涌入,消除基金缺少子弹之困。有消息称,近期基金发行逐渐火热,其中于11月27日结束募集的易方达深证100ETF联接基金募资额达190.68亿元,成为当前规模最大的ETF联接基金。南方深成ETF联接基金近期将结束发行,博时上证超大盘ETF及联接基金将于近期发行。(易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