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重新开闸 中长期趋势仍看好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QDII重新开闸 中长期趋势仍看好
2009年11月03日 10:5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监管层明确释放出要兼顾QDII等境外产品发展信号,QDII外汇额度审批也再次开闸,加之海外市场逐步复苏,QDII产品在三季度表现突出,该类产品再次受到市场关注。

  新产品呼之欲出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基金行业联席会议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称,要推动基金业的结构转型和向均衡发展的转变,从公募产品为主向公募、私募产品和专户理财平衡发展,从国内产品为主向兼顾QDII等境外产品发展。

  几乎与此同时,暂停了17个月的QDII外汇额度审批也再度开闸。10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易方达基金和招商基金批准共15亿美元的外汇额度,而之前最近一次的QDII额度是去年5月批给交银施罗德基金的20亿美元。

  “QDII产品从申报到批复需要一些过程,我不觉得这次批准的15亿美元外汇额度有什么特别的监管意义,但新产品的推出也会催进该类产品整体的发展”,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乐嘉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发展海外投资团队,开发QDII产品一直国内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方向,但由于去年市场环境不是很好,监管层就停止了批准外汇额度。最近,外围市场已明显改善,QDII重新开闸也就水到渠成。对此,晨星基金分析师钟恒分析称,“也有可能是外汇储备比较多,通过QDII输出,但15亿美元的规模并不大,所以这个因素还不是最主要的。”

  央行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同比增长19.26%,达到22726亿美元。

  “金融的国际化是趋势,通过QDII走出去也是必然的趋势,而目前当局考虑的是走出去的时机问题”,好基汇基金体检中心研究员汪洋对本报记者称,“随着QDII的再次开放,国内主流基金公司的走出去战略,会造成基金公司视线的转移,有可能会疏忽对国内基金的管理,但走出去战略可以深化国际投资理念,对中国的基金业是个飞跃,对国内估值理念的完善等都有很大帮助。”

  表现差异明显

  目前,国内市场共有10只QDII基金。其中,国内首只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基金投资的结构性保本票据净值计算人——雷曼兄弟国际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致使该基金的估值业务暂时无法正常进行,自2008年9月23起暂停赎回申请,正式恢复赎回的时间尚难以确定。

  正常运作的9只QDII基金中,截至今年9月30日,华夏全球股票的资产规模最大为194.55亿元,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股票的规模均在159亿元以上。据好基汇统计,上述四只基金的总规模达到678.51亿元,占全部9只QDII基金资产709.40亿元的95.6 %。

  晨星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0月13日,9只QDII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整体增长幅度26.67%至72.51%之间,但在所属晨星全球分类中表现各异,有5只基金在其所属分类中处于中上游位置。

  好基汇统计显示,截至10月29日,2008年成立的QDII基金累计净值均在0.85元以上,而2007年成立的基金中华夏全球居首,累计净值也仅为0.79;实现净收益的仅有3只,其中海富通中国海外股票收益最高,累计净值在1.69元,另外两只为交银环球精选股票和华宝兴业海外中国股票。

  晨星报告指出,今年三季度全球股指创下触底反弹以来的新高,基金系的QDII受益于此,净值继续增长,但不同类别的QDII之间的表现差异在三季度出现明显转变。从所属类别看,受港股表现相对较弱影响,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华宝兴业海外中国股票和海富通中国海外股票这三只中国股票类别的平均收益仅为6.7%,仅为其他类别的平均收益13%的一半左右。

  “从绝对收益角度来看,QDII产品在2008年的表现非常糟糕,但放到全球同类基金中比,表现整体处于中等,而由于2007年大家太乐观,所以去年反差特别大,但相对回报还可以。”钟恒对本报记者说。

  中长期仍看好

  好买发布的最新基金月报认为,QDII基金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比较明显,好买继续维持前期较积极的策略,建议投资者可继续配置和持有QDII基金。

  钟恒认为,中长期来看可以介入,但操作起来不要一次性投入。虽然目前海外市场已经企稳复苏,但很可能会反复,短期来波动会增大,但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他建议在资产配置上,要选一些投资区域范围较大的产品来分散风险,如主要投资于亚太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基金。

  “长期来看,QDII基金对于分散风险还是卓有成效的,同时该类产品的投资价值主要在分享国外股市收益、分散国内股市单一的系统性风险和分享汇率变动而带来的收益。”汪洋称。(王继高)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