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欣是工行广东省分行的客户经理,负责为客户推荐理财产品。他把自己的手机称作“地震仪”——股市有一点点风吹草动便震感强烈。这两天,邹欣的手机从早到晚震动不停,大都是客户来咨询手头的基金要不要抛。
“涨了买、跌了卖是大部分基民的心态。这也可以理解,我做客户经理之前也是这样的。”邹欣合上手机,不无自嘲地笑了笑。
不过,现在跟以前有些不同了。邹欣说,2008年几乎没有人在大跌时问他是否该趁机入场捡货,这几天大概有二三十个老客户,有机构的、也有个人的,问他是不是买入机会到了,能不能补点仓。
邹欣手里的一份基金公司在线客服电话记录显示,7月29日,市场大幅回调,不少客户询问:“你们的新基金什么时候开始建仓”、“现在市场回调那么大,正是建仓好时机,你们应赶紧建仓。”
7月31日和8月3日,市场短线反弹,已经购买了新基金的客户表示焦急:“希望你们的新基金能早点结束募集,抓住时机建仓。”
8月3日到8月19日,大盘连续数个交易日下跌,客户分化明显——一些客户将股票、指数型基金转入货币、债券型基金进行避险;一些客户则加大指数基金申购量。
“我看到新闻说8月1日到10日,易方达旗下两只指数基金呈现净申购,而且申购金额中机构与散户比例相当,这证明现在确实有不少个人客户在反向操作。”邹欣分析说。
邹欣四年前开始做客户经理,他自言经历了2005年到2009年的完整熊牛周期,自己也和投资者一起经历了一个成长过程。过去,散户买卖基金的逻辑很简单,涨了买,跌了卖;但多次亏损事实证明,由于散户对市场的反应远远滞后于市场真正的节奏,“追涨”使个人投资者的小资金暴露在没有安全边际的下跌概率中,“杀跌”又往往使他们丧失了真正盈利的机会。“后来有些人就学‘精’了,懂得反向操作了。”
在邹欣的客户中,本轮行情收益最高的是一位36岁的女士。她在2008年年底刚好卖了一套闲置房,买了一只新发的指数基金。
当时几乎没有客户相信股市会很快涨起来,股票型基金一般都只能募集到几亿元。邹欣当时给她的建议是,如果不确定国内市场短期会不会好转,可以从长期投资着眼布局指数基金,因为从长期来看当前股票估值处在低位,而中国经济向上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现在对新基金的判断和当时有点像。不过现在更容易做决定,因为现在是暂时调整,大家对后市的判断比去年年底要明确、乐观得多。”邹欣总结道。
还有一位会计师,平时没时间看股市,只当存钱一样定投指数基金。2007年投资亏损了一部分之后,他总结教训,开始反向操作。他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每月定期不定额投资一只指数基金。若标的指数当月下跌10%,他就把当月申购金额加大10%,若标的指数当月上涨15%,他就在上月申购基础上减少15%的申购额。他到现在已经赚了近50%。
不过,邹欣认为,大多数客户心态还不稳固。邹欣最近接到投资者咨询最多的问题是:市场到底要涨还是要跌?是不是熊市又来了?现在调整,我要不要“跑路”啊?
言谈间,电话又来了。“投资者成熟起来也不会那么快啊!”邹欣笑道。手机从桌子中间震荡挪移到边缘,他抓起手机,又进入到工作状态。( 龚小磊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