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4次上调央票发行利率,2次上调回购利率。目前,3个月期和1年期央票与同期存款的息差缩小至0.30和0.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央行1月18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得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6%,为历史上第4个次高点。准备金率提高抽紧了银行可贷资金头寸,增加利率上行动力,从而使得利率结构的调整进程进一步加快。而从利率结构的变动特点来看,央行加息的时机正在成熟。
2009年第3和第4季度M1增长连续超过M2(分别为29.51%对29.30%,32.35%对27.68%),引起货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其中,准货币占比由08年底的65.02%下降至2009年底的63.71%,下降了1.31个百分点。准货币(即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代表着社会长期资金供给。而银行中长期贷款则代表了社会长期资金需求。2009年底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比由08年底的51.09%提高至55.65%,上升了4.56个百分点。很显然,全社会长期资金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动方向发生了较大背离。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准备金率将加剧长期资金供需失衡状况,增强长期利率的未来上行趋势。
我国加息周期正在形成。但是,加息周期的真正出现还需要具备特定的利率结构。以2006年8月起步的上一轮加息周期为例,期间(2006年8月-2007年7月)法定存款利率、央票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市场Shibor利率自下而上呈“多头”排列,三者递次代表了银行负债成本、市场无风险收益和风险溢价。作为风险溢价,Shibor利率在加息周期中始终居于存款利率和央票利率之上。
当前央票与存款利率仍处于倒挂状态,但息差正在缩小。尤其是经过央行最近两次提高央票发行利率,1年期央票与存款的息差已不足1个百分点(仅为32.36个基点)。加息周期所必要的利率结构正在形成,央行加息的时机已逐步成熟。相反,通胀只是加息的充分条件,并非必要条件。事实上,从以往历史上我们并不难找到实际存款负利率的例子。
本轮流动性主要起因于银行超常规贷款。2009年银行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9.6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30%。今年年初,银行贷款冲动依然非常强烈。笔者认为,除了提高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等行政性手段外,加息尤其是提高存款利率以缩小银行息差收入,则可以降低银行的贷款冲动。加息还将促使银行提高实际贷款利率,从而起到抑制贷款需求的作用。当前银行贷款利率仍处于历史低位。按照央行2009年3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当季非金融公司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5.05%,比2008年1季度低3.67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向上的空间还很大。而当前存款准备金率与2008年6月的历史最高位相比,仅有1.5个百分点的上调空间。因此,与准备金率相比,央行在加息上有更大的调控余地。加息应该成为央行下一步调控的重要工具。总之,笔者认为,央行加息的脚步已经走近了。 (于建国 海通证券研究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