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近几个月一路上扬,释放出市场对通胀担忧的信号。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率先将其基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警示通胀风险。
虽然年内中国的通胀压力不大,但一旦明年欧美经济体货币投放从银行体系进入实体经济,全球通胀不可避免,中国难免进入输入性通胀的局面。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明年通胀势头又开始明显的时候,不适宜再度进行强烈的货币紧缩,而应把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压抑下来。最重要的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提高中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
通货紧缩可能已经结束
黄金价格高歌猛进,昨日收于1055美元/盎司。释放出市场对通胀担忧的信号。
市场担忧通胀降临,主要是出于货币扩张或流动性充裕。
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基础货币急速增加,2007年9月基础货币量为8560亿美元,而2009年9月基础货币投放量为1.8万亿美元,新增近万亿,超过危机之前的2倍,创历史新高。同样,英国央行、日本央行采取了罕见的宽松货币政策。我国虽然因顺差减少等因素影响,基础货币投放增速在下降,但信贷增速令人吃惊,今年前8个月,信贷投放达到8万亿,已经实现全年的信贷投放目标。
“通货紧缩可能已经结束。”高华证券分析师宋宇对9月经济数据前瞻时,作出上述判断。高华证券预计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将从8月份的-1.2%升至-1.0%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增幅预计也将从8月份的-7.9%升至-7.5%。CPI和PPI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的月环比折年增幅分别为1.3%和4.8%。从环比数据看通货紧缩可能已经结束,即使是同比增幅也应该在年底前回到正值。
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的一组分析数据得出:在货币供应量快速井喷与实体经济增长缓慢的同时,物价水平却持续负增长。其增速的反差不仅意味着未来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存在,而且意味着货币在金融领域“空转”,对实体经济的渗透存在明显的时滞和低效率。从长期来看,物价水平的变化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中国货币供应量M 2的增速与通货膨胀率存在强烈的正相关,货币增长在滞后6个月左右传递到物价水平之上。
也就是说,通胀需待基础货币投放量流入实体经济,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警惕陷入输入性通胀
“影响前两年中国物价走高的基本原因,一个是输入性通胀(图2、3、4),另一个是由粮食涨价引起的结构性通胀。”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说,由于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储蓄始终显著大于投资,所以不存在因总需求过大而引起通胀的可能。从现在看,这个判断仍没有过时,因为从总需求看,虽然今年以来的贷款投放量很大,但生产过剩的矛盾在大投资推动下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在积累更大的过剩产能。
王建表示,从输入性通胀看,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主要国家的股市、债市和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修复仍是一个长过程,全球过剩资本仍然有向大宗产品市场流动的冲动,在全球经济回升尚不明显的时候,这种趋势还不会太强,而一旦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已经确定,世界大宗产品价格就又会再度上涨。三季度以来,美、日、欧的经济复苏势头趋于明朗,估计今年四季度以后全球大宗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逐渐走高,这就会对中国明年的物价形成产品影响。
王建认为,从今年四季度直至明年全年,物价将可能再现回升势头,尽管生产过剩会强烈压制制造业产品的涨价空间,输入性通胀还是会推动PPI的缓慢上升,尽管非食品价格上涨速度可能会比较慢,但是在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下,C PI还是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回升。
他估计,输入性原因和食品上涨的结构性原因可能会是1:2的权重,今年四季度的消费物价涨幅可能会达到2%,明年全年可能会是3%-5%。
广发证券研究员李太勇持相同观点。他认为,仅在G D P增速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带动下,通胀年内压力不大,预计明年一季度出现温和通胀,但是一旦明年欧美经济体货币投放从银行体系进入实体经济(图5),全球通胀不可避免,中国难免进入被动输入通胀的局面,尤其是明年后半年油价上涨对C PI影响逐渐显现,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小。
“只要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同步,在中国8%、9%的经济增长水平下,通胀的承受力应该超过4%,而现阶段通胀可承受能力可达6%左右。所以,就算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稳定,价格水平变负为正,也不意味着通胀恶化。”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如是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