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为何成为“限塑”死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农贸市场为何成为“限塑”死角
2010年06月04日 13:51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限塑令”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这个旨在限制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的政策两年来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但在各大农贸市场,违反“限塑令”的行为仍司空见惯。摊主、监管者、消费者三方,究竟谁应该对“限塑令”执行不力负责?怎样才能让绿色购物成为消费行为的主流?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限塑令”失效谁之过?

  面对农贸市场“限塑令”推行困难的尴尬,负责监督“限塑令”施行的工商部门也是一肚子苦水。

  广州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罗远明介绍,“限塑令”生效以来,该部门也为推行“限塑令”采取了多项行动,包括检查市场24236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635份,没收不合格塑料袋62.21万余个,立案92宗(其中有13宗处罚对象为市场开办者),罚没金额4.0497万元等。但罗远明坦言:“目前‘限塑令’的执法太困难了!”

  而面对违规提供塑料袋的摊主,工商部门也面临两难处境。“我们对摊主也不能下重手,所有摊主都这么做,怎么处罚?摊主的意见也很大。”罗远明说,“但我们又不能不管。”

  罗远明表示,目前单靠行政力量来监督施行“限塑令”肯定不行,现在一方面要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要从源头查处生产厂家。

  按照规定,农贸市场的管理者也有监督摊主履行“限塑令”的义务。但三元里农贸市场办公室负责人陈树林对记者说:“执行困难很大,每个摊主都有抵触情绪。”

  据分析,摊主们不愿意执行“限塑令”不乏成本的原因:一个目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袋成本仍然很高:一个小号环保袋要8分钱,中号的要1角8分,大号的要2角。而一个非环保袋只用1分钱。

  “限塑令”如何消灭执法死角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一直密切关注“限塑令”的执行情况。在他看来,农贸市场监管各方不应把执法困难作为怠政的理由。工商部门和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各司其职,发挥执法的协同作用。

  董金狮表示,工商部门是“限塑令”执行的最大责任方,应该将执法的重点放在市场管理者身上,而不应该浪费宝贵的行政资源去查处摊主小贩。市场管理者则应该在塑料袋的来源、塑料袋明码标价收费等方面对摊主进行监督。不妨对摊主实行押金制,如果摊主一再违反“限塑令”,可以将摊主清出市场,没收押金。通过明确责任、层层监管,才能保证“限塑令”的执法效果。

  一些人提出,“限塑令”在农贸市场推行困难自有其现实原因:湿漉漉、血淋淋的鱼、肉等农产品如果没有塑料袋包装,如何带回家?董金狮表示,“限塑令不是禁塑令”,消费者毕竟离不开塑料袋。但是通过“限塑令”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消费者可以尽量做到“不用、少用、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北京地球村负责减塑行动项目的负责人文衡凤近两年亲身实践了绿色购物。她每次买菜前都带上无纺袋。买叶菜回去把土倒出来,买肉类回去就清洗一番,这样用下来,有些无纺袋可以用上一年还不破损。

  “一方面是因为农贸市场提供的塑料袋很多都有刺鼻的味道,对人体有很大害处。另一方面想到这些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我心里就不舒服。”文衡凤说,“政府还是需要加强宣传,当消费者习惯了自己携带购物袋,就觉得很自然了。” 据新华社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