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世界走向“低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多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世界走向“低碳”
2009年12月01日 10:2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

  2007年,日本环境部提出的低碳规划,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

  2008年,日本政府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将低碳社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府的长远目标。“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等的发电量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还提出,从2009年起将就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开始大规模验证实验,争取2020年前使这些技术实用化。为了推动能源和环境技术发展,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限制措施,日本《建筑循环利用法》规定,改建房屋时有义务循环利用所有建筑材料,使得日本由此发明了世界先进的混凝土再利用技术。二是提供补助金,日本政府正在探讨恢复对家庭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制度,降低对中小企业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门槛。此外,从2009年开始,日本政府向购买清洁柴油车的企业和个人支付补助金,以推动环保车辆的普及。

  2009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提出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业的发展

  巴西燃料乙醇的日产量从2001年的3000万升增加到2005年的4500万升,已能满足国内约40%的汽车能源需求。用蔗糖生产乙醇是目前世界上制造乙醇最便宜的方法,在未来3年中,巴西计划将新建40家至50家大型乙醇加工厂,为了保证原料供应,甘蔗的种植面积也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10年,巴西甘蔗加工能力将达到5亿吨。与此同时,巴西正在加快专用管道的建设,以便提高乙醇的运输能力。

  除了燃料乙醇外,巴西将重点提高生物柴油技术的研发能力以及推广和使用,这些用大豆油、棕榈油、葵花油等为原料加工生产的生物柴油,可以添加在普通柴油中,作为卡车和柴油发电机的动力燃料。

  巴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委员会,由总统府牵头、14个政府部门参加,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生物柴油生产与推广的政策与措施。巴西政府于2004年颁布了有关使用生物柴油的法令,规定从2008年起,全国市场上销售的柴油必须添加2%的生物柴油;到2013年添加比例应提高到5%。目前在巴西的27个州中,已经有23个州建立了开发生物柴油的技术网络。

  为了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巴西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比如,国家经济社会开发银行推出了各种信贷优惠政策,为生物柴油企业提供融资。巴西中央银行设立了专项信贷资金,鼓励小农庄种植甘蔗、大豆、向日葵、油棕榈等,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

  韩国制定了《低碳绿色增长的国家战略》,确定了从2009年到2050年低碳绿色增长的总体目标,提出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产业、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能源自给率和能源福利,全面提升绿色竞争力。

  韩国低碳绿色增长的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少能源依赖。2008年8月,韩国公布《国家能源基本计划》,提出提高资源循环率和能源自主率的要求,其中,资源循环率将由1995年的5.5%提高到2012年的16.9%,能源自主率由2007年的3%提高到2012年的14%,2050年实现能源自主率超过50%。同时要降低能源消费中煤炭和石油的比重,从目前83%下降到61%;扩大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的比重,从2006年的2%提高到2030年的11%,2050年达到20%以上。二是提升绿色技术。2009年初,韩国公布了《新增动力前景及发展战略》,提出了17项新增长动力产业,其中有6项属于绿色技术领域,包括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低碳能源、污水处理、发光二极管应用、绿色运输系统、高科技绿色城市。三是通过发展低碳产业扩大就业。根据韩国政府估算,发展再生能源产业比制造业多创造2—3倍的就业。尤其是发展太阳能产业、风力发电业,需要8倍于普通产业的就业人口。作为环保努力的一部分,韩国政府还将投资3万亿韩元用于扩大森林面积,并提供23万个就业岗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