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经济复苏预期而逐渐走高的全球资本市场,因高盛事件猛踩刹车
2010年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下简称美国证交会)对华尔街投行高盛集团及公司的一位部门副总裁提出民事诉讼,指控高盛在涉及次级抵押贷款的担保债务凭证(CDO)产品方面对投资者有欺诈行为。根据美国证交会的指控,高盛为这项交易获得1500万美元的设计和营销费用。
这起针对该公司的法律诉讼被认为是美国政府打击金融危机期间金融衍生品欺诈的一次关键行动。金融危机期间,一些对冲基金、投行等暗地勾结、蒙蔽投资者并做空金融市场,从而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使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
随即,全球资本市场做出激烈反应。截至4月16日收盘,高盛股票价格由上一交易日的181.71美元下跌至160美元附近,跌幅约12%。
同日,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125.91点,金融类股票跌幅居前,多个品种的商品期货交易价格均受到显著影响。周一开盘,亚太和欧洲主要股市也陷入剧烈震荡,纷纷以绿盘报收。
因经济复苏预期而逐渐走高的全球资本市场,因高盛事件,猛踩刹车。
隐晦案情
美国证交会在给法院提交的22页诉讼文书中,指控高盛设计并销售了一种基于住宅次贷证券表现的担保债务凭证,高盛没有向投资者透露该CDO的重要信息,特别是一家大型对冲基金公司在资产选择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没有透露该对冲基金已对这一CDO做空。
诉讼文书指出,华尔街对冲基金保尔森公司以及ACA资本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CA公司)都参与了CDO产品的设计,高盛误导了ACA公司使其相信保尔森会是看多的一方。而ACA公司却是以独立第三方机构的角色参与其中,德国产业投资银行也因为信任独立第三方机构而介入交易。
对美国证交会的指控,高盛网站的说法是:2006年,保尔森基金表示有意为房价下跌建立一个头寸,高盛遂设计了一个合成CDO产品。在该产品中保尔森基金会因相关标的基础证券的价值下跌而获利,而交易的另一方——德国产业投资银行(IKB)和ACA公司,则会因该等证券的价值上升而获利。
4月20日,高盛中国区发言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高盛公司有众多交易,而涉案也有多个交易方,美国证交会只对高盛的单一交易进行单方指控。同时她强调:高盛在此交易中承受亏损。该投资项目中的按揭证券组合由最大投资者ACA公司挑选,按正常市场惯例,做市商不会向买卖任何一方披露对方的身份,高盛从来没有向ACA公司陈述保尔森会是交易中多头一方的投资者。
美国证交会的材料指出,上述交易完成于2007年4月26日。保尔森基金为这只CDO产品向高盛支付了1500万美元。到2007年10月24日,这只CDO产品中,83%的按揭贷款产品被下调评级。同时,17%的产品被列为“负面观察”产品。到2008年1月29日,99%的产品都被下调了评级。投资这项CDO产品的机构投资者们,损失了10亿美元以上。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对《财经国家周刊》说:“投行不向投资者披露产品交易对手情况,确实是业内的惯常做法。是否能够以信息披露不详来为高盛诉讼案定论尚存在争议。但是,如果美国证交会能够提供证据表明保尔森基金与高盛在设计产品时存在共谋,将会对高盛非常不利。”
欺诈悬疑
美国证交会指出,主要构建这只CDO产品的是高盛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随后图尔迅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热门人物。图尔是法国人,今年31岁,毕业于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学院数学系,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运筹学硕士学位。涉案期间,其在高盛总部结构产品关联交易部任副总裁,当时不到30岁。
不过,即使这位高材生也无法理解CDO等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他在电子邮件写到“身处这些由我创造的复杂、高杠杆、诡异的交易之中,我却对这些古怪事情的含义没有起码的理解。”
在案情陈述的C部分,美国证交会阐述了保尔森基金和高盛如何讨论拟议中的交易。
和保尔森基金看空CDO类似,具体办理这项交易的图尔对CDO市场表达了悲观的看法。2007年1月23日,图尔在给一个朋友的邮件中称,“系统中的杠杆率越来越高,整座大厦现在可能随时都会倒塌。”
但是,这些对CDO类似的看法并不能成为保尔森基金和高盛共谋的坚实证据。虽然美国证交会的法律文件很长,但并没有内容指明保尔森基金和高盛结成利益共同体,案情依然扑朔迷离。
美国证交会执法部门主管罗伯特•库萨米认为:“这是一种新产品而且很复杂,但其中的骗术和利益冲突却并不新鲜。高盛错误地允许一位能深刻影响其投资组合中抵押贷款证券的客户对抵押贷款市场做空,高盛还向其他投资者提供了虚假陈述:该证券的投资内容由一家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选择。”
一位前华尔街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说:“保尔森基金在事件发生当时并不是一家很大的基金,在业界也不出名。但高盛在产品的宣传材料上只强调第三方机构ACA公司,的确对客户有误导的可能性。”
为ACA公司和高盛的衍生品交易做居间人的是荷兰银行,这家欧洲的金融巨擘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而收购荷兰银行的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RBS)也因此担负巨额财务压力,以致英国当局不得不注资相助。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志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