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精心筹划10年之久、被称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正式上市,甫一开始就牵动着千万股民的心,首日惊心动魄的场面已经永远写进历史。从首发的狂涨再到周一的集体跌停,其过高的市盈率让多数投资者“退避三舍”,截至发稿,创业板仍然处于多数跌停的状态。
目前人尚在英国留学的原北京东方趋势红极一时的股评家赵笑云对此表示出了强烈的担心,他在接受《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从欧美、中国香港等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创业板总体投资风险远大于投资收益,建议中小投资者目前应该暂时远离创业板。
在梦想中启航
据悉,首批正式挂牌的28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是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承担国家项目计划,这无疑显示出创业板企业的高科技性。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建立创业板的初衷,是扩大民间投资,中小企业将直接受惠,有利于扩大内需和缓解就业,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据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创造了中国四分之三的创新产品,提供了超过四分之三的就业,是扩大内需、保增长、扩就业的有生力量。目前,中国有6000多万家中小企业、1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中,不乏优质企业,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创始人,都梦想通过创业板融资,把企业做强做大。
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虽然创业板的上市要求较中小板低一些,但是无论从盘子还是成长性,目前来看两者区别并不大,行业属性也有类似,创业板公司并无明显行业特性优势,有的本来就是由中小板改上创业板或者等不及创业板而改上中小板的。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相对中小板,从目前已知的看来,相当于一个“小小板”,盘子更小一点,公司更年轻一点,要求更少一点,成长性包装得更好看一点。创业板的开设无疑为中小民营企业铺设了一条光明的融资大道。
各方监管者为创业板描绘出的理想蓝图是:短期内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以度过金融危机,长期内则助力中国转向创新型国家之路。而业界和坊间希望它能培植出类似微软的本土科技创新企业。
机遇与风险并存
近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多方询问炒股的朋友们是否买入创业股时,多数人表示,首日买进的已经有很多人被深套了。有的从涨到数200%跌到100%左右,短期内不敢尝试,不过会继续关注。也有部分买入者,面对大幅的资金缩水叫苦不迭。
被给予厚望的创业板,上市伊始,只能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在短短几天经历了暴涨暴跌,创业板带给市场的不是什么惊喜,相反却是更多的惊奇。
对此,赵笑云表示,中国大陆创业板自10月30日开板以来,由于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及高额募集资金之“三高”的出现,从一开始就孕育了极大的投资风险。除此之外,上市后的主要风险为企业成长性的可持续性及由于流通市值较小而导致的股价易操纵性。客观上来讲,中国创业板市场平均50倍左右的市盈率是可接受的,但目前发行市盈率已高达50倍,上市后的市盈率达100倍以上,这种现象是无法长期存在的。即使个别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但可以预期的是,首批28家公司中70%左右的企业未来将步入漫长的下跌之路。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运作较为成功的创业板市场仅仅为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正是由于微软、英特尔、甲骨文等高成长性上市公司的出现,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才能一枝独秀,独领全球创业板市场之风骚。
赵笑云认为,在中国发展创业板市场是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方便的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对投资者来说,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当然,回报可能也会大得多。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情况下,就需要投资者更加理性地分析对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