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批量快速发行,大小非解禁迎来高峰,公司巨额再融资频现
节前沪深两市节节缩量下跌,本周两个交易日两市成交都维持在1200亿左右的地量水平,资金离场明显。
与之相对应的,是创业板快速发行,大小非解禁10月迎来高峰,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频频“伸手”,信贷调控年底前未见放松。
从年初的“不差钱”,到年末的上市公司“狮子大开口”,资金压力成为近期市场调整的导火索之一。
创业板延续批量发行势头
首批10家创业板公司昨天发布中签率及配售结果公告。据计算,10家公司申购冻结资金7835亿元,其“吸金量”大约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大盘股的冻结资金量。据统计,IPO重启以来,已经有中国建筑、光大证券、中国中冶三只大盘股的冻结资金量在1万亿以上。这也印证了市场此前的判断:创业板公司发行对市场资金面影响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从昨天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公告来看,机构对“打新”参与程度并不高。网下询价结果也显示,网下中签率最高的达到2.74%,最低也有0.85%,平均1.57%,与前几个月中小板的网下申购中签率大多集中在0.4-0.5%区间相比,高出不少。
华富基金曾刚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与初期部分询价机构相对谨慎或者审批流程未能明确有关,又和管理层批量推出新股导致总融资额高达67亿有关。预计未来创业板批量发行和批量上市的方式很可能延续下去。较大的发行融资额和较高的涨幅,决定了四季度创业板的网下申购能够为债券基金带来丰厚的收益。
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不绝
在一级市场IPO快速推进的同时,二级市场上,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潮有从金融、地产行业向钢铁行业蔓延的趋势。
继唐钢股份的整体上市计划后,武钢股份近日又推出了23.5亿股的配售安排,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120亿元。
另一方面,10月市场还将迎来限售股的解禁“洪峰”。据统计,A股10月份涉及限售股解禁的公司为51家,解禁股3131亿股,占到了全年解禁股份总量的四成。如果按市值计算,达到了2万亿元左右,相当于目前A股流通市值的两成左右。这也是自股改以来解禁规模最大的月份。
扩容压力导致市场调整
机构分析认为,市场扩容压力的加大,与年末信贷投放的相对收紧,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出现明显变化。这是市场短期内调整波动较大的重要因素。
海通证券认为,除了10月份的巨量解禁股外,新股发行以及创业板的密集上市以及场内资金对一二级市场的结构性配置转移导致近期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着不利变化。而且,从全球金融市场范围看,在金融宽松退出的预期下,全球股市也面临较大规模的中期调整可能。
光大证券认为,扩容压力超预期和市场心态转弱,是投资者持币过节渐浓的重要原因。而且,在股指逐步回调的过程中,国债指数出现明显上涨,创出了本年以来的新高。国债市场与A股的背离,也表明在长假期间,投资者转持国债避险的情绪增加,在外部资金并没有显著好转的情况,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改变会造成A股市场流动性的减少。
但是,天相投顾提出,对于后市,从2800点算起,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已经不大了。从经济的运行状况来看,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调整仅仅是由于市场融资压力大形成的,并不是基本面的改变而造成的。(王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