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已过会公司都有机构股东,给众多的VC/PE带来了一条新的退出渠道,使其获利变现能力大大加强。但从首批登陆创业板的企业来看,其50倍的静态市盈率也带来了忧虑。业内人士建议,机构股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确保企业上市后健康持续运营更为重要。
机构获利丰厚
根据统计,在已过会的13家企业中每家企业的前十大股东中,至少都有一家投资公司或者VC或者PE。其中,因拟登陆及通过初审的项目最多,深圳创业投资和深圳达晨创业投资成为行业焦点。
资料显示,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共有17家企业拟登陆创业板,目前为止共有湖南中科、朗科科技、新中大、银泰科技、中青宝网5家企业通过了证监会的初审。深圳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共有12家企业拟登陆创业板,其中已经通过初审的企业有爱尔眼科、蓝色光标、茁壮网络、网宿科技、数码视讯等5家企业。中科招商、浙江天堂硅谷创业投资、珠海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等也拥有较多的创业板项目。
从首批登陆创业板的企业中创投的持股比例看,持股比例最高的是青岛德锐投资有限公司,特锐德持股比例高达66.50%,其次是苏州锦融投资有限公司,其对新宁现代物流持股比例达40.4%,第三是佳船投资对嘉豪船舶的投资,持股比例27.%。
创投在退出过程中获利丰厚,以持有乐普医疗大笔股份的美国华平基金为例,华平基金买入乐普医疗的股份合计成本为1.74亿元。而以乐普医疗29元/股发行价计算,该笔股权市值可以达到21.17亿元。
与国外创投项目平均所需6—8年的退出周期不同,创业板公司的平均投资周期仅有2—4年。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有创投背景的创业板项目中,2004年前发生投资仅3起。2006年以后(包括2006年)的投资案例共34起,分布比较密集,因此推算平均投资周期仅有2-4年。清科分析师认为,由于受创业板激励和门槛较低的影响,原本计划在A股或中小板上市的企业转投创业板,从而实现了提早上市的目标。随着未来经济发展的逐步趋稳,VC/PE投资周期也将进一步趋于合理 。
高市盈率背后有隐忧
首批发行的10家创业板公司9月25日集中上网发行,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普遍偏高,相对于2008年的静态市盈率(PE)为50倍左右。业内人士提醒,应注意高市盈率给创投带来的不确定性。
清科分析中心分析师李芳认为,目前中小板二级市场整体市盈率达到50倍,根据中小板与创业板的比价效应,机构和中小投资者对创业板市盈率预期都很高。IPO重启以来,“打新”队伍激情高涨,逢新必炒。这种做法在推高沪深两市新上市企业股价的同时,也助长了创业板上市企业高市盈率的预期。对深圳的创投机构来说,由于其进入企业项目的成本较高,又寄希望于上市后以丰厚的回报退出,创投机构普遍对创业板发行市盈率有较高的预期。而由于首批上市企业具有眼球效应,众多企业和投资机构对整个创业板平均市盈率的预期也日渐走高。而到明年主板进入全流通时,在财富效应影响下,创业板将有更多的利益角逐,创业板未来的平均市盈率可能明显高过主板和中小板。
但是高市盈率对上市企业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李芳认为,按高市盈率上市,企业的发行定价将会较高;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多为非成熟企业,企业经营可能大起大落,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将诱发股价的大幅波动。从海外创业板市场来看,创业板与中小板成长性完全不同,市盈率的预期也差距悬殊。随着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增加,各地政府囤积的优质企业越来越少,后续上市企业的质量难以保证,创业板市场未来走势并不明朗。创业板上市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应对市场风险,上市之初便透支了其未来长时间的成长性,引起股价的持续下跌,也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后续的再融资变得艰难。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创投机构而言,按创业板相关规定,创投机构最快也只能在一年之后退出,抱有较高的市盈率预期固然有望增加其投资收益,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确保企业上市后健康持续运营更为重要。(记者 徐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