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票据融资折射经济减速信号 短期无加息可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新增票据融资折射经济减速信号 短期无加息可能
2010年06月17日 07:2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虽然5月份的信贷增长仍保持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但新增贷款的结构却已发生微妙变化,票据融资连续两个月正增长折射出经济减速信号。多数机构预计,6月份,货币信贷将继续回落,央行有望在公开市场维持净投放操作,短期内已无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394亿元,同比少增27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6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1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91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7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8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77亿元。

  对于5月份的信贷走势,机构大多认为符合预期。兴业银行认为,5月新增人民币信贷6394亿,若按一至四季度均衡投放的比例3:3:2:2来估算二季度新增信贷量,则5 月新增量约占第二季度的3成左右,符合市场预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点评报告称,新增贷款回落与监管部门加强窗口指导、银行主动调整放贷节奏有关,房市调控导致住房成交量下降和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加强监管也是重要原因。

  “在4月份新增票据融资470亿元的基础上,5月份票据融资继续保持正增长,为377亿元。票据融资正增长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如果持续增加或维持高位,可能就预示着经济存在趋弱风险。而目前的票据融资连续两个月净增加和工业增加值连续两个月的减速,显然应该引起政策部门的关注。”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5月份,货币供应量继续回落。M0同比增速为15.2%,较上月小幅下降0.6个百分点;M 1同比减速1.4个百分点至29 .9%;M 2同比减速0 .5个百分点至21 .0%。反“喇叭口”(M 1-M 2)由上月的9.8%收窄为8.9%。

  “当月新增M1仅为2590亿元,较3、4月份回落较大,3、4月新增M 1分别为5110亿元和4511亿元,表明企业活期存款增加不多。考虑到M1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需要予以密切关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说。

  国海证券预计,6月份,M 1、M 2和新增贷款都将大幅回落。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称,近期银行间利率呈现快速上升,反映银行经过大量贷款以及三次上缴存款准备金后,银行的资金已比较紧张。综合考虑央行对新增贷款的上半年与下半年6:4的要求,我们认为6月份新增信贷为5000亿至6000亿左右,难以出现以前季末冲贷的现象。

  国海证券认为,由于去年6月份巨量放贷,而今年6月份新增信贷快速回落,M 1和M 2都将于6月份出现快速下滑,初步预计M 1将由5月份的29.9%回落至25%左右,回落近5个百分点,而M 2将由5月份的21 .0%回落至18%左右,回落近3个百分点。

  “公开市场操作自5月11日之后回笼力度显著减弱,并连续数周净投放。即使未来回笼继续保持宽松,但考虑到去年6月份新增信贷达到1.53万亿,在基数骤然抬高的作用下,预计6月份M 2很可能会继续下降。一个保守的估计是可能至少较5月份再下降1个百分点至20.0%以内。但在随后的7-8月份,M 2则可能再度抬头向上。”鲁政委说。

  基于“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通胀压力仍大”的判断,一些机构认为,政策将维持当前力度,短期内已无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的可能,公开市场则有望继续维持净投放操作。

  “尽管5月物价涨幅创阶段性新高,但是否形成持续上升趋势还需观察,加上房市调控和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加强可能影响投资和消费增速、欧元升值拖累出口、欧洲债务危机延缓各国加息步伐,短期内加息的必要性有所降低。同时,短期内准备金率再次提高的可能性也较小。预计全年新增贷款在目标值7 .5万亿上下,明显超出的概率不大。”鄂永健说。

  “加息的可能性并不会因为5月份CPI达到3.1%而提高,在当前国内外增长形势并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 , 我 国 央 行 加 息 动 作 将 继 续 延迟。”但平安证券同时表示,在广义货币供给M2目标增长率降至17%以前,政策将维持当前力度,松动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记者 刘振冬 北京报道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