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统一上调至1100元/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调整的标准、原因等问题进行答疑。
期待已久的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受到各方的关注,不少外来劳务工表示,上调幅度让人失望;另一方面,影响最大的关外企业表示,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或引来“倒闭潮”。专家表示,除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更应该让劳务工有“市民待遇”,而促使企业升级或转型,对城市发展来讲有根本的好处。
首次消除关内外差异
从今年7月起,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其中: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1100元/月;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9.8元/小时。人社局表示,这是自1994年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最低工资条例》以来,第一次消除了原来特区内外最低工资标准的差异,实现了全市各区标准的统一。
“深圳经济多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全市近800万外来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仍然偏低。”人社局局长王敏说,最低工资占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重,从1992年的58.6%下降到30%左右,最低工资调整幅度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的速度。
而他坦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但会对部分企业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转型,让一部分不能适应城市发展方向的企业外迁或淘汰,也是政策的应有之义。”他说。
各方反应
网友:最低标准不再“领跑”
网友“even360”表示,上海市每月最低工资标准将从960元调整为1120元,涨幅约为16.6%,调整后,上海取代了深圳成为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城市。而浙江部分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也调整到1100元/月。
针对最低工资标准不再“领跑”全国一事,人社局局长王敏表示,这次的调整最大的进步是特区内外实现统一,“调到1100元/月,对关内影响的确不大,但对关外而言,22.2%的上调幅度已相当大,把加班小时、社保缴费计算在内,宝安、龙岗等四区的增幅已经达到了33%左右。”
外来工:提高了还是不够用
小赖来深已10年,在关外大大小小的企业干过,拿的都是以“最低工资标准”起价的“地板工资”。
他说,工厂的同事基本上每天要加班3小时,靠加班,一个月能拿到1700~2000元左右。“住在工厂里的还好,一旦出去租房,平时上网,还希望给老家的父母尽尽孝心就根本不够了。”小赖说,虽然现在工资提高到1100元/月,加班工资涨到9.48元~12.64/小时,他依然要加班接近100个小时才能拿到刚过2000元的工资。“如果能把最低工资提到1500元左右,最后到手有2500元左右就好了。”他表示。
企业:劳动力成本又涨了
工资标准的上调对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相对于小赖的期待,不少企业却是叫苦连天。林总是宝安一家塑胶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起工资上涨,他说:“已经麻木了。”工厂原来一直维持着200人的人员规模,但为了应付近年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他硬是从周转资金里调了2000多万元来购买自动化设备,以减少对人工劳动的依赖,目前工厂已经减少了五六十人。“再涨下去,肯定是要转移出去的。”林总说。
专家:促企业转型对城市发展有好处
“相对于深圳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来说,这一次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幅度并不算大。”深大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高兴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深圳的GDP很高,税收也不少,企业的利润也有了增长,因此在调整最低工资的时候要让广大劳动者能够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增加他们的收入,这样才会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城市的发展出力。”高兴民认为。
“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出手就应该大方一点,给广大劳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高兴民也坦承,“最低工资标准”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给劳动者提高待遇的同时,肯定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从城市发展的大局来看,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把一批靠压缩劳动者收入赢取利润的企业转移出去,对城市发展来讲有根本的好处。
参与互动(0) | 【编辑:梁丽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