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演绎使得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仍面临不确定性,但在率先企稳回升的中国市场,作为在金融危机中不断成长的期货市场,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起到价格发现、管理通胀的作用?在第七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金融危机使得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得到充分显现,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稳健好转也对期货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货市场发展面临新的窗口。
“中国标准”稳步推进
5月27日,菲律宾联合铜业公司以及智利国家铜业公司旗下两个铜品牌获得上海期货交易所批准,成为今年以来首批获准在上期所注册的境外交割品牌。分析人士指出,作为输出“中国标准”的重要一步,这表明上海期货交易所在交割环节的国际化进程中取得积极的进展。
“截至目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的境外交割品牌达到了26个,其中铜品牌25个,铝品牌1个,另外还有多个铜、铝、锌境外品牌向交易所递交了注册申请,交易所还在进一步审核中。”上期所副总经理霍瑞戎表示,在上期所发布新的交割商品注册管理办法后,“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正逐步扩大。
此前,上期所对于境外交割品牌的政策是,认可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的品牌有在上海市场进行实物交割的资格,但并未要求境外厂商来上海进行正式的注册。而在2007年后,上期所开始调整对境外品牌的管理模式,变认可制为审批制,要求已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获准注册的铜、铝等金属品牌同时也要再向上期所申请注册。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表示,以铜为例,与国外交易所相比,上期所的注册品牌对质量和产量要求都更为严格,上期所的注册品牌产品不仅能生产出合格的铜杆产品,而且要能拉出稳定的铜细线,此外申请注册交割品牌的冶炼厂也要求年产能不得低于4万吨。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上期所对境外品牌的注册结合了国内有色金属市场的自身特点,增加了中国市场的适应性,树立起了交割注册品牌的“中国标准”。
“越是本土的才越是国际的。”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指出,尽管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内涵较为丰富,但是在“引进来”中建立起标准是争取大宗商品定价中心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期货服务功能显现
分析人士表示,上海市场之所以能吸引国际知名原材料公司,除了“中国需求”带来的巨大市场吸引力外,也是因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逐渐显现,价格影响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加强。以铜期货为例,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易量超过伦敦金属交易所,位列全球第一,“上海价格”成为全球铜市场必须关注的重要价格。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国内期货市场价格在指导现货生产、消费和流通方面的先导作用日益显现,一些较为成熟品种的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定价参考。
据介绍,金融危机后,随着企业对于期货市场认识的大幅提升,期货市场的法人客户交易量也出现了成倍的增长,企业运用期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在国内有色金属行业,一些企业不仅运用期货市场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在产品、半成品、原材料定价、合同签订过程以及年度计划等环节中也广泛参考期货市场价格。
菲律宾联合铜业公司也表示,虽然在原料采购和阴极铜销售上,联合铜业仍是以伦敦价格作为参考基准,但是在中国市场上,贸易商在国内市场销售联合铜业产品时却都是以上期所价格作为参考基准。在联合铜业看来,旗下品牌在上期所注册,将会使得贸易商以及消费者的贸易活动获得更大的便利。
江西铜业南方公司总经理吴育能认为,企业运用期货市场,除了定价和套期保值锁定利润的基本功能外,期货交易也能提高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并缓解企业资金的压力。“在现货市场上,常常出现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掉的状况,而期货市场具有较为充足的流动性。”吴育能说,期货市场的流动性能帮助企业解决有价无市的问题。
“凤凰涅槃”新起点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期货市场尽管仍面临较多的难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我国期货市场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
“期货市场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期货发挥了特有的避险功能,年轻的中国市场也经受了考验,没有发生风险,反而成为市场成长的催化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金融危机使得相关各方对期货市场的认识都大大提高,期货市场的规模已达到一定水平。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了8.6亿手,成交金额64.9万亿元,在去年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分别继续增长了60%和124.6%,客户保证金规模则突破了1200亿元,投资者开户数亦超过100万户。
与此同时,目前商品期货市场的上市品种达到了23个,共200多个合约,除原油外,国际市场上主要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都已上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和化工等诸多产业领域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
上期所理事长王立华表示,目前期货市场运行正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全球经济曲折复苏明显加大了市场的波动频率和幅度,给市场风险控制带来巨大挑战;二是在全球流动性充沛背景下,新型交易行为也给市场功能发挥带来很大的压力;三是已经推出的股指期货将对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四是各方对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新兴市场,风险防范和化解不容忽视,金融创新和监管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当前期货市场仍需要有序推出期权、指数类期货期权等新品种,进一步完善市场品种体系和结构,另一方面,也需要做深做精现有品种,健全投资者结构和相关制度法规,真正实现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服务国民经济的目的。 (记者陈云富、姚玉洁)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